两年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组织政治工作调研,一张夹在战士政治教育笔记本里的小纸条,引起了调研人员的关注。
小纸条是张“思想政治教育清单”,罗列了当时某一堂政治教育课讲授的要点。问及原因,警卫勤务连指导员说:连队岗哨分散,有的战士因担任岗哨错过上教育课,所以制作“思想政治教育清单”给缺课战士“补课”。
细细询问后,调研组得知,“思想政治教育清单”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每逢检查,战士们都会拿出积攒的小纸条抄写一番,以确保教育的覆盖率。
从听课、理解到记笔记,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但是从列“清单”到记笔记,只是个机械的誊写过程。原本让大家参与其中、思想受触动的教育,无形中成了一种形式。
在与官兵交流中,调研组发现:一些单位教育搞得不少,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育供与需没有精准对接。
如何让供与需精准对接、防止脱节,该中心召开专题研讨会,选取不同类型单位,盘活各类教育资源,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们的教育课原来可以这样变
■赵小东 王礼光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崔寒凝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储供基地开展“故乡情·妈妈菜”活动现场。李工摄
教育不是一味地做“加减法”,关键要合乎官兵“口味”
“赵干事,你的教育视频火啦!”
看到朋友圈里接连不断的转发,收到网友们一个个“点赞”,赵衎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8月,该中心的某直属保障大队组织10余名官兵,录制“领航进行时,微课300秒”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系列视频,并在联勤保障部队微信公众号“联勤集结号”上推出。这一活泼的教育形式、有趣味的问题解读受到官兵青睐,不到1个小时点击量就已突破2万。
“有问题就要摆出来说,不讲清楚缘由,简单粗暴地说教灌输,未必真的管用。”赵衎拿出手机,打开软件下载列表的网络游戏推荐榜,“对于网络游戏,手机里的宣传从未间断。我们不能一味地阻止,而是要通过剖析利弊,让大家理性地对待游戏,健康有度地参与其中。”
赵衎说,对于官兵生活中遇见的诱惑和问题,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一概而论。网络直播、手机游戏、网络交友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官兵们注定会接触到,一个“不”字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把事情说明白、利弊看分明、道理讲清楚,大家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2017年,该中心某部发生一起士兵违纪事件,单位在总结原因时,第一条教训就是“教育不扎实”。
“教育本身无法包治百病,但恰恰又常被甩锅、被伤害。”随后检查发现,该单位近一年来组织了各类学习教育200多次,平均每周达4次之多。
为什么教育那么多,还时不时出现问题?
其实不是教育搞少了,而是让人难以“消化吸收”。座谈时,有官兵吐槽:讲来讲去就那么几个故事、几句道理,开展的活动也是那么“几下子”。大米饭吃多了都会腻,更何况“精神食粮”呢?低质重复搞教育,同样让人不合“胃口”。
“教育课‘香不香’,关键要看合不合官兵‘胃口’。”某直属保障大队政委王继新介绍说,“微课300秒”的精彩呈现,说明搞教育不是一味地做“加减法”。真正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到位、讲到官兵的心里去,官兵的“胃口”也就吊起来了。
“其实,我们的‘口味’并不刁钻,喜欢听我们周围活生生的例子和身边能看到的榜样的故事。”某保障团下士姚永泽说。
今年6月,该中心微信公众号“出彩联勤人”开辟“出彩面孔”栏目。推送的文章中,有机关传真室的“常住兵”,有喷泉网红设计师,也有走坏16双皮鞋的军代表等,他们都是该中心一线官兵。
文章一经推送,便得到该中心官兵频频转发和点赞,也收到许多来稿。一些单位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对官兵进行引导,让身边鲜活例子转化为大家干事创业的动力。
该中心领导深有体会:从增强教育新鲜感入手,科学做好教育课的“加减法”,就是用新理念审视新特点,将关注点由“讲授了多少”转到“理解了多少”上来,由“多少人参加”转到“多少人受益”上来,由“检查通没通过”转到“官兵满不满意”上来,以推动教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某管线团举办抗美援朝故事会活动。 贺昌昌摄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好群众的老师
“我是真心服了,也看到了差距!”
让某保障队政委张权心服口服的不是什么资深人士,而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护士。
今年10月,该中心组织“战地党代表”集训比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战地“四会”授课。
这是张权的强项。为了这次比武,他准备了整整一年时间,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下足了功夫,还专门制作了精美课件。可没想到,他在初选时就遭遇了“滑铁卢”。
张权和中部战区总医院护士王瑶的选题都是关于“军人血性”的。张权讲述了独臂将军贺炳炎、抗击新冠疫情和联勤保障部队官兵投身改革在坚守中冲锋等3个故事,自己感到课讲得有战味有兵味,发挥得也正常。出乎他预料的是,由专家、基层政工领导、优秀士兵代表等组成的7人评委给他打分并不高。这,让他一度如鲠在喉。
王瑶同样讲了3个故事: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模拟为抗疫医疗队做一次出发前的思想动员,深情讲述了解放战争中卫生员杨冒光冒死送药箱、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扎根西藏服务群众以及66岁的退伍军人靳桂明直面考验冲锋抗疫一线的故事,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当心灵被真理和真实照耀时,人们往往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张权对两堂课反复作了比较,权衡过后,看到了其中差距:与人家相比,自己的课缺少的是“接地气”,没有讲到官兵的心里去。
“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好群众的老师。”该中心政治工作部主任陈锐介绍说:“教育者先受教育的一条途径,就是以人民群众为师,向基层官兵学习。”他们坚持思想引导问“症”于官兵、理论辅导问需于官兵、配合活动问计于官兵、检验评估问效于官兵,总结规范了“六到”教育模式。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谁有本事谁来讲”。
某仓库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寻找官兵学习训练、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搭建“我的心里话、我有拿手活、我也能出彩”学习实践平台,鼓励官兵讲述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和身边的故事,增强官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参与感和“存在感”。
教育,从官兵中来,再到官兵中去,大家普遍反映:“如此接地气,我们喜欢。”
教育也要有仪式感,身临其境方能事半功倍
“现在气温只有-1℃左右,大家就感觉冷得受不了了,那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在极寒天气下战斗,想一想那是怎样一种感受?”进入11月份以来,北京延庆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某管线团结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将教育课堂搬到了室外,让大家在身临其境中接受教育。
中士韩志雄说:“以前即使在严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听着类似的课,感触不深,就是因为缺少那种身临其境。”
韩志雄的话印证了一个道理:生活要有仪式感,教育也要有仪式感,身临其境方能事半功倍。
这一点,某仓库政委王云龙体会更深。该仓库所辖区域有成规模的烈士陵园。仓库建设初期,先辈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51位烈士长眠于此,留下了丰厚珍贵的传统教育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两名烈士的骨灰一直存放在烈士陵园陈列室,无法确定名字。今年“八一”前夕,仓库组织了一个特殊的入殓仪式,让两位无名烈士的骨灰入土为安。
“国有脊梁,才能屹立如磐;军有忠魂,才能坚强如钢……”仪式结束后,他们现场组织了“秦岭脚下的丰碑”红色故事会。
警卫勤务连指导员宋晓鹏在刘克理烈士陵墓前,讲述先烈们抢救库房物资的感人事迹时,声情并茂,边讲边落泪。官兵们受到感染,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守大山就是守江山、护洞门就是护国门”的使命感责任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身入方能更好地心入。第980医院野战医疗队坚持14年重走白求恩路,他们一边服务村民、一边接受红色基因教育,村民们说:“这支医疗队的好传统一直在!”
“这话我听了10多年,每听一次对自己都是一种鞭策。”作为医疗队的专家型医生,步建立深有感触地说,“想一想革命老区困难群众,我就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要能打动官兵的心,打开“市场”的教育不愁没有“销量”
上等兵罗禹走进饭堂,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餐桌上的麻辣黄辣丁竟和妈妈发过来的照片一模一样。再细细品尝,味道也相差无几。
“这是我家乡的一道菜,和我妈妈亲手做的一样,吃着感觉就像回到了家!”罗禹眼里噙着泪花说。
餐桌上的这个创意源于一句牢骚话。
前不久,某储供基地政委王洪流偶尔听到一名打扫饭堂的战士说:“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菜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次艰苦奋斗教育结束后,政委王洪流专门安排食堂开展“故乡情·妈妈菜”活动,动员大家收集每名士兵最喜欢的菜,让妈妈做好拍个图片发到单位,然后做成展板,并配上食谱、做法等,炊事员按方下菜。
看着身边不少战友吃上了“妈妈菜”,罗禹也鼓起勇气,让妈妈把自己在家爱吃的麻辣黄辣丁做好,拍张照片发了过来。没想到,一个星期后真的吃上了这道菜。
好的教育犹如补充盐分,绝不是抓起盐巴往嘴里硬塞,而是溶入饭菜让人体自然吸收。
“妈妈菜”吃出了家的味道,也增添了家的和谐。该基地以此为契机,开设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引导大家以队为家,多想想父母的不易,以感恩之心干好工作、建功立业。
时下,不少人在追求鼓励教育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有时官兵不认可、不爱听。该中心领导指出,创新要结合具体内容,不管是“面对面”的辅导授课,还是“键对键”的网络教学,都要坚持形式服务内容,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该中心所属某仓库,官兵中间开展推送“心语小分享”活动,以此让大家进行自我教育,在“情感式”启发中增进团结。他们还设计“心语心愿树”,引导官兵悬挂不同图案、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分享卡片;每月制作一期专栏节目,在电子屏上、宣传栏里展示,为官兵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收集整理50余条官兵感言,张贴在连队板报上,供大家学习分享,变“一人的真心所悟”为“大家的共享所得”。
该中心一位领导形象地说,只要能打动官兵的心,打开“市场”的教育不愁没有“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