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配上雨滴石板路,乌镇成为了游客心目中最值得去的江南水乡。2014年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给这座美丽的江南水乡小镇,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柔性制造等众多新技术企业的落地,让这座千年水乡变成了现代工业集聚地。
未来你手机、平板的柔性屏
或离不开乌镇制造的这块“布”
在乌镇环河路两边,聚居着很多纺织厂、制衣厂。但去年一座生产金属“布”的企业鑫柔科技落户在了这里。
在柔科技的厂房,淡黄色灯光下,身穿防护服的工人,正从机器上把一种特殊的“布” 包装起来。
“这些核心层涂抹了三层金属网格,可以达到2微米的精度,在全球都是领先的。”鑫柔科技董事长江建国手里拿着一层跟纸一样薄的塑料“布”,别小看这块“布”,它装在手机、平板等显示屏上,可以让屏幕更亮,实现更高屏占比,还可弯曲可折叠,应用在柔性屏上。
鑫柔科技董事长江建国介绍公司产品
鑫柔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全自动卷对卷精密图层设备,最大涂层幅宽600毫米,可以连续运行最薄13微米的透明光学基材,一道工序完成双面共6个涂层。
“我们已经给华为、微软、京东方、天马科技、柔宇科技等,提供了样品,估计很快就会应用到国产柔性屏和电脑中。”江建国告诉记者,使用了鑫柔科技的新一代柔性金属网格触控传感器,只需要铅笔就可以在屏幕上作画,成本只需要10美元,而用pencil等电磁笔,成本要100美元以上。随着成本降低,使用柔性金融网格触控传感器的平板,有望迎来大爆发。
乌镇产的高级“布”什么时候可以用到我们的手机或电脑上呢?“我们现在一直在调试,这个月底肯定会正式生产,客户的需求很旺盛,使用我们产品的折叠手机等柔性屏,应该很快会跟大家见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江建国同时还带来了很多深圳、武汉、上海等地来的潜在客户。
目前鑫柔科技投资5亿元建成的第一条生产线,每年产能为100万平米,可以做成2000万片10寸屏,每片10美元,大概2亿美元。其规划共有6条生产线,未来产能有望持续释放。
这样优质的项目,竟然是乌镇从其他地方抢回来的。“我们的创始团队来自硅谷,当时想落户中国时,有五六个开发区跟我们谈,有的甚至就差最后签约了,但最后我们选择落户乌镇,当时只知道是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主办地,我们来实地看了一下,确实蛮适合的。”江建国说,他们感觉来对了地方。
据悉,桐乡市对重大数字经济项目实行“一对一”“店小二”式的VIP服务。百亿鑫柔科技项目落户后,乌镇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申虎就作为专职“保姆”点对点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项目复工缺人手,刘申虎立即出面沟通,调配人手前来支援,还协调混凝土企业运来施工材料,解了燃眉之急,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我们落户乌镇后,不论公司大小事情,最多找一人就能解决。”鑫柔科技董事长江建国说。
脑在交大,脚在乌镇
长三角一体化破解高端机床难题
去年以来,如何突破光刻机、芯片、高端数控机床等“卡脖子”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在乌镇,整合高校和研发机构的能力,加上企业的资源,鑫可传动成功突破了变速器生产的自主可控技术难题。
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在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浙江鑫可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创“新能源一体化电驱动总成数字生产线”基地,有一条生产线只需要7、8个工人,每85秒就可以下线一台变速器,供应给吉利、北汽、雷诺等汽车企业。
上下料、机加工、压装、磨合测试……在鑫可传动的厂房里,机器人自动把各种活都承包了,俨然一座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无人工厂”。“新工厂员工数只有老厂房的五分之一,生产速度没有降低,产品的质量一致性反而更高了。”负责新能源汽车 变速箱前后壳加工的周岩告诉记者,他每天上班的任务就是打开机器开关,然后看着机器人工作,比以前轻松太多。
长期以来,高档数控机床等装备是我国制造业的短板,国内企业已能提供单台装备和单元技术,但国产数控机床很少有机会组成产线,尽快实现这个领域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为此,上海交大提出了建设一条“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制造集成验证线”的构想,为国产数控机床等装备和相关技术提供测试验证平台。
鑫可传动的这座“无人工厂”就是由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设计,这家企业集聚了一批来自上海交大、制造业企业的研发人员。他们利用验证线开展研发,掌握了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规划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随着项目的顺利投产,预示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得以破解。
“我们这套高端数控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都是与上海交大一起开发的,是完全自主可控的,是业内最好的自动化生产管控系统。”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总监陈志祥告诉记者,工厂拥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物流、控制流、信息流三者协同,每个零件的尺寸都会被自动测量、输入系统。
鑫可传动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智造项目,占地153亩,总投资12亿元,到2025年预计实现年目标销售集成电驱动系统30万台(套),单极变速器20万台(套),壳体机加工40万台(套),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目前一期项目3月底竣工投产,共两条全自动壳体加工线,每年可生产新能源变速器7.5万台,年销售收入6亿元左右,大约两年能收回成本。
5G机器人的火眼金睛
每年帮这家企业捡回1200万
纺织业是最传统的制造业,遇到互联网之后,传统制造业又焕发出了新生机,在桐乡,就有一批传统制造业被互联网赋予了新动能。
在新凤鸣集团的卷绕车间里,在35℃的高温下,一台有着两只大眼睛的白色机器人,正发出一道道绿光,扫描长丝车间,每隔一小时巡视一圈它的领地。
检测到一台机器出现飘丝现象,它马上报警并把数据传给后台,工人迅速赶过来进行维修。
“别看它个子小,本领却不小,每年可以帮我们挽回损失1000多万呢。”新凤鸣信息技术部部长朱云强表示,这台机器人有互联网+5G助力,小个子大能量。
新凤鸣的主要产品为长丝丝饼,只有头发丝粗细,却是由几十至几百根7微米左右更细的细丝融合而成,长丝以每秒60米的下丝速度盘卷成长丝丝饼。环境的细微变化容易导致7微米左右的细丝飘离预定轨道,如果细丝飘到相邻轨道,就形成飘杂现象,如果细丝飘到其他地方,就形成飘丝现象。
针对这种高精尖工艺的质量问题,之前采用的还是原始的人工巡检方式,在温度将近40度的长丝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只能通过三班倒的方式保证24小时的巡检,对工人们的身体、视力、健康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损伤。即使有人工的全力保障,新凤鸣每年还是会产生大约3600吨左右因飘丝飘杂问题导致的残次品,经济损失上千万。有了这台能干的机器人,新凤鸣能捡回1200万多万的损失。
作为5G智慧应用的技术合作方,中国移动5G项目团队驻扎在工厂办公,经过双方大量沟通交流,方案探索,测试论证,5G飘丝机器人系统从最初的1.0版本迭代升级到了当前3.0版本,正在朝着4.0多机器人协作系统演进。
5G机器人只是新凤鸣5G+工业互联网的一个应用场景。实时上,5G已经实现了新凤鸣洲泉基地全覆盖;实现智能仓储、IGV车间等关键点位8K视频巡检监控;实现新工厂移动网络切片(MEC)应用部署。近年来,新凤鸣集团综合应用5G等先进技术,全要素打造了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平台赋能下,近3年产能增加了3倍。
桐乡数字经济每年增幅超50%
乌镇已成创新策源地
事实上,桐乡正在全力打造世界互联网产业高地,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积极释放乌镇峰会红利效应,致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黑土地”。
在一批优质项目拉动下,数字经济动能澎湃,今年全市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85家,总量达2235家。前5个月,桐乡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10.68亿元,同比增长94.2%。
桐乡聚焦集成电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推进世界互联网产业园、中国电科乌镇基地等园区建设,通过乌镇核心驱动,高标准打造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乌镇大道科创集聚区。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字经济小镇开园后,经信、环保、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部门入驻服务,投资项目审批不超过90天。截至9月底,全市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353家,总量比2019年底新增403家。
在乌镇,新制造业与互联网碰撞,正催生一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新业态,吸引、催生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的集聚。首届乌镇峰会以来,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增长了5倍以上,信息制造业的产值和信息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每年均以50%的速度增长。截至10月,上“云”企业12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