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永不褪色的战旗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艺藐、于恺舟 发布:2020-10-29 16:40:26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习主席多次高度评价这个英雄群体。让我们走进这支英雄部队,一起感受催人奋进的“铁军”精神,在强军实践中争当红色传人。

——编者按

我们在战位报告丨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永不褪色的战旗

■张艺藐、于恺舟

这是两面飘扬在不同时空的战旗。

——1943年春,血战打响。侵华日军向刘老庄方向进犯,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名勇士与20多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殊死战斗,毙伤日伪军百余人,直至全连壮烈牺牲。

战后,新四军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同时授予“刘老庄连”连旗,上面布满弹孔。

——2019年国庆,长安街上旌旗飘扬,铁甲生辉!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刘老庄连”战旗赫然在列,连它在内,“铁军”“刘老庄连”“强渡乌江模范连” 3面战旗来自于同一支部队——陆军第82集团军“铁军旅”。

战旗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一路高擎,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征程中迎风高扬。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受阅的战旗方队。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01

鲜红的底色,遒劲有力的字体,“铁军”战旗静静地在旅史馆注视着这支部队的成长蜕变。

无数个夜晚,朱甜龙都会梦回阅兵场,恢弘激昂的阅兵式号角骤然响起,梦中他将那20斤重的“铁军”战旗再次握在手中。

当习主席的检阅车从队列面前驶过,朱甜龙站在离主席三米左右的距离,突觉手中的“铁军”战旗重如泰山。

阅兵精神在朱甜龙身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刚下阅兵场便直奔演训场,身为班长的朱甜龙驾驶新式装甲突击车,带领班组冲锋到终点。

朱甜龙常把阅兵精神挂在嘴边,“习主席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能够驾驶先进的战车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幸运。”

曾经,抗日战场上,先辈白刃杀敌,武器装备的差距,他们用血性补齐,拼弯的刺刀至今在旅史馆默默诉说历史;如今,新列装的新式装甲突击车驰骋疆场,更先进的装备,更昂扬的斗志,铁军精神刻进了官兵的骨子里。

在第82集团军“铁军旅”,无数个朱甜龙身上流淌着同样的红色血液。荣誉室里,一批又一批的新兵在战旗前驻足,在“兵之初”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

英雄的热血,激励着刘老庄人保家卫国、勇往直前。刘老庄形成一个传统:每年都向“刘老庄连”输送新兵,70多年从未间断。

战士杨永杰来自刘老庄,从小听着82勇士的故事长大,每年3月18日都会去烈士陵园祭拜先烈,最终沿着先辈的足迹,来到“刘老庄连”,来到这支“铁军”劲旅。在他二十多年的人生中,“铁军”的名号时常会以“英雄”的形象出现在自己的记忆中。

——98抗洪,部队临危受命,他们坚守洪湖大堤28个昼夜,誓与大堤共存亡;

——汶川抗震,“铁军来了”四个大字定了人心,他们仅用20个小时就从中原腹地驰震中汶川展开救援,徒步挺进生命孤岛;

——组建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他们选派的官兵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军改启动后,官兵闻令而动,几天内全部离开有48年历史的老营区,移防千里之外。

“一支红色劲旅,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其内在必然条件,那就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旅政委张兴民指着写有“铁军”二字的臂章,道出“铁军”旅和其他合成旅最大的不同。

他们从军旗升起的地方走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战役战斗3000余次,铸就了历久弥新的铁军精神。

实兵演习中,红一营官兵驾驶战车向敌阵地奋勇冲击。

02

2020年春夏之交,朱日和,只见一面鲜红色的战旗在“制高点”高高飘扬。

夜幕将临,从空中俯瞰,一条条“车龙”在大漠上纵横驰骋。一边是摧枯拉朽的炮兵阵地火力打击,一边是浩浩荡荡的装甲集群勇猛冲击,战士们对敌“大本营”发起最后冲击,又一场胜利!

四连一班班长杨川辉驾驶战车参与了这场演练,他站在不足0.2平米的战位,看着眼前的按钮,一年前还在为此头疼,现在他闭着眼睛都可以操作。而这一切的改变,离部队换装只过了不到一年时间。

铁军旅人人都有一张“驻训脸”,从旅主官到列兵,每个人咧开嘴一笑,一排大白牙格外瞩目。

“这张驻训脸跟我当时的阅兵脸有一拼。” 副旅长贠波作为共和国70周年阅兵陆军方队总教练,为了承载百万陆军的光荣和梦想,他和他的方队克服种种困难,付出努力和艰辛。

贠波时常思考,阅兵给他带来了什么,又给这支铁军旅带来了什么,万千思绪最终汇成习主席深刻阐述的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论断。

“70后”的贠波,履历极为丰富,从抗洪大堤到海外维和战场,在最前线总能看到这个高大的身影,但在改革重塑面前也时常感到“本领恐慌”。大到指挥作战小到营区一草一木,一路走来,他见证“铁军旅”转型探索的步伐从未迟缓。

改变,看似悄无声息,其实有迹可循。从2017到2020,从中原腹地到京畿重镇,“铁军旅”承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考。

每次,当四连排长戴天娇把名牌贴在左胸前,他都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从心底升腾:“我是‘刘老庄连’传人,编号6371!”

这是一个神奇的编号,这是烙刻在一群人身上的特殊印记。从82到6371,穿越时光,这是一支部队的换羽新生。

戴天娇刚出校门走进营门,这位“95后”排长新上任时准备先“烧好三把火”,于是站在讲台跟战士聊战术,本以为“精彩极了”的授课,结果发现台下窃窃私语,后来一位小战士举起手说,“排长你错了,我们早就不这么打了。”

本以为是上课,结果被上了一课,戴天娇面红耳赤,心想必须“跑步前进”才能追上大家的步伐。感到变化的不只戴天娇。

一次演练,军龄12年的射击技师曹宝刚发现自己班的人被悄没声地“俘虏”了,“敌方”趁夜潜入营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只是万千改变中的一件小事,可曹宝刚意识到:一切不一样了。

移防半年,他们就为集团军高标准演示示范课目,探索形成10余项研究成果;2018年,立足新编制新体制探索研究的战场救护行动在陆军范围观摩演示;近年,他们又担负陆军多个试点任务;参与筹建全军首支维和步兵营,出色完成安全警戒、巡逻执勤等国际维和任务……

主题党日活动中,官兵重温入党誓词。

03

“孟晗可以的!阅兵回来的,精气神就是不一样!”老班长曹宝刚打趣地说,孟晗阅兵时穿的军服被战友们挨个套到身上,训练时穿着的那套军服,孟晗慷慨地给了新兵战友。

战友们都说,跟孟晗站在一起,腰板要挺得格外直!

两次参加阅兵,孟晗懂得这支英雄部队承载的荣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现在已经成长为四连班长的孟晗,凡事冲锋在前是他的座右铭。

“热烈欢迎首长和战友们凯旋,你们回家了!”在旅部机关,一条鲜红的横幅迎来了战士们的凯旋。

历时四个多月,部队驻训朱日和。留在旅部的官兵们都在猜,这次会是谁扛着勇士旗回营。这是“铁军旅”的传统,旅里每个战士都有一个共识:我是为了“铁军旅”的荣誉。

旌旗猎猎,锣鼓喧天。近日,漠北某驻训场上,第82集团军“铁军旅”迎来了首届“铁军杯”军事体育运动会。

“只要对手不停止,我就不能放弃……”比赛开始后,“刘老庄连”列兵谭森带着连旗上赛场,激发了所有选手的高昂斗志,最终列兵张俊波夺得仰卧起坐桂冠。

有人问他:“合格就够了,何必这么拼?”这位年轻的战士说:“我是为了‘铁军旅’的荣誉。”

“这帮小子,逼得我们不得不改变赛制,否则永远不会停。”旅作训科科长李志洋口中带着骄傲。

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铸就了这支队伍的辉煌?

这样的拼劲,在“铁军旅”处处可见。“铁军”的字典里没有“认输”二字。

在旅史馆中,有一幅碑文拓片,是从北伐牺牲的“叶挺独立团”烈士墓碑上拓下来的,上面有一行字:“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耀”。碑的最上方还写着四个大字:精神不死。

一个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008年6月18日夜,士兵武文斌被越染越红的“铁军”精神激励着,在汶川地震灾区,他和战友冒雨卸下整整8卡车活动房板材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在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烈士武文斌的战友翟向选在列,他将武文斌的照片放在上衣的口袋里,他说,战友牺牲了,我替他走过天安门!

一面布满弹孔的连旗、一杆褪了色的步枪,静静地躺在旅史馆里。如果牺牲的每位勇士都还在,看到忠诚保卫的国家的历史性成就,感受到所在部队的强军步伐,一定也会感慨:精神不死,强军可期。

责任编辑:于海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