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十三五”,这五年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积蓄新动能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李予阳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0-26 11:09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横跨东中西三大区域,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十三五”期间,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奔腾不息的长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发展传奇。

共抓大保护形成共识

沿江11省市积极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坚定不移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快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发展典范。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生动画卷正在长江沿岸徐徐展开。

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五个关系。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五个关系’,各项任务取得积极成效,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二室主任、副研究员刘保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保护长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立足点。通过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实践探索和示范带动,以大江大河为抓手、以水为关键,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

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从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积蓄新动能。

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确立。扎实推进“4+1”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1361座非法码头整治。建立了“负面清单指南+沿江11省市实施细则”的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实施了上海崇明、湖北武汉、江西九江等5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开展了浙江丽水、江西抚州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启动长江10年禁捕。长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2019年底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1.7%,比2015年底提高了24.7个百分点。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形成。黄金水道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已全线贯通,5万吨海船可直达南京。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完工,3000吨级内河船舶可常年通达三峡库区。武汉至洋山江海直达集装箱示范船、宁波舟山至马鞍山的2万吨级江海直达散货船投入运营。大型港口与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均已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长江干线亿吨大港达到14个。航空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长江经济带民用运输机场增至86个,湖北鄂州机场成为全国首个以货运为主的新机场。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长江经济带研发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10562.5亿元,占全国的44.7%。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5.7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和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5%、49.7%,比2015年分别提高4.3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从2015年的2.73下降到2019年的2.64。且沿江省市在项目招引、产业导向上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不同于以往的区域战略,长江经济带主要采取专项整治、突出问题整改方式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如累计完成对规模以上河湖12589个‘四乱’问题、3159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1376处固体废物问题的清理整治,实现了短期治标和长期治本的有机结合。”刘保奎说,在此过程中各方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如沿江省市果断关停污染化工企业,有关部门刀刃向内推动改革等。

“共抓大保护的格局正在形成。”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成长春介绍说,沿江省市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以“一盘棋”思维形成治理合力,构建沿江绿色发展共同体。如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同守一江清水。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体系。

生态优先久久为功

“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意识增强,发展成效初显,但长江大保护取得的成绩还是阶段性的,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任务还很艰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成长春认为,一是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水资源污染威胁依然严重。二是人口经济加速集聚,土地资源矛盾凸显。长江经济带以全国20%的土地面积,承载着超过全国4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且从上游到下游地区土地承载经济、人口比重趋多,土地资源不足。三是区域协调机制有待加强,仍存在生态问题归属不清等问题。

刘保奎也认为,长江经济带污染物排放基数大,环境治理压力仍然较大,生态功能退化依然严重,需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下一步还需要推动各有关部门、沿江省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念、狠抓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早日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成长春认为,一要夯实生态优先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中尽量减少生态负荷,提升生态承载力。二要优化创新驱动。加快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三要坚定以人为本。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目标是生态环境,落脚点是人民生命健康。

(经济日报记者 李予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