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在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中,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官兵组成反潜巡逻作战空中梯队编队以米秒不差的标准接受习主席检阅。检阅完毕后,习主席在讲话中要求海军将士们全面落实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坚决捍卫国家权益,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该师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组建以来,四次接受习主席检阅。关怀鼓舞军心,嘱托凝聚力量。官兵紧盯全新使命,以非常之举加强人才建设,起步就瞄准实战,对标战场,加速锻造新质作战力量。
——编者
南海飞来年轻的“鹰”
张诗梦 高宏伟 赵怡然 李树文
已是晚上8点,记者在外场的一幢小楼里见到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代理师长陈刚。采访还不到半个小时,窗外轰隆隆的起落声先后响起六七次。
“这是我们的日常训练的一部分。”陈刚介绍说。
“日常”二字从陈刚嘴中说出来轻松平常,却浓缩着这支新锐之师为胜战而飞的奋斗历程。
在改革强军的阔步征程中,一支侦天探海、狩猎海天的信息化特种力量应运而生。
风雨兼程,砥砺铁翼。如今,该师已实现多个首次,打破多项纪录,在预警侦察、反潜探测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
(一)
在南部战区航空兵某团的会议室内,一张占满半个墙壁的年度飞行训练计划格外抢眼。在这个表格上,个人年度总飞行时间、单飞时间、夜航单飞时间等多项考核指标罗列开来,每个飞行员的具体数据用红色马克笔标得清清楚楚。
记者还看到,表格中几个有20多年轰炸机飞行经验的“老飞”,他们的某些训练数据甚至比新飞行员的还要高。
“‘老飞’如‘雏鹰’般重新练翅,只为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陈刚告诉记者,2017年组建之初,该师能战机组较少,在完成战备任务的同时,连带教的时间都不能保证,他们经常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任务重、人才缺、无经验,面对如此困境,师党委当起了“创业者”,开辟出一条用人新路——从轰炸机部队遴选一批飞行员改装特种机。虽然轰炸机和特种机在发动机、轮距等方面有些差别,但是挑选飞行时长在2000小时左右甚至更长的成熟飞行员,可以更快适应新机型,一些曾经担任过教员的飞行员有带教经验,可以更及时发现飞行员需要调整的问题。
但面对新机型、新装备,70后“老飞”王自成坦言:“记忆力下降,更要抓紧吃饭、睡前等零碎时间,督促自己。”很快,“老飞”们就顺利完成特种机改装任务。
从零开始的刻苦耕耘,慢慢结出丰硕的果实:组建不到一个月就担负战备值班任务,首次参加海军声呐比武勇夺冠军……
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域阅兵场,陈刚和战友驾驶3架战机,组成反潜巡逻作战空中梯队,从受阅舰艇编队上方凌空飞过。陈刚驾驶长机起飞后,发现空中低云较多,严重影响后续编队飞行和现场实际受阅情况,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空中指挥所,临时改变飞行高度,最终飞行圆满成功。
有人问陈刚,为什么飞行员会那么在意“首飞”?陈刚说,对于新装备,飞行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自己飞过后,可以给新飞行员一些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少遇到危险,这是老飞行员的责任和荣誉。老飞们深知,只有这个新生队伍整体战斗力生成,才能将我国反潜事业推向世界前列。
(二)
“探测到微弱信号。”刘志民收到任务舱反馈,一边继续下降高度,一边和任务舱沟通协调补投浮标时机。
尽管机上各战位高度戒备,但“敌”目标再次消失。
“沉住气。”刘志民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但是在广袤无垠的南海,寻找目标无异于大海捞针。
此时已经超过新型战机执行任务的最大航时,继续飞基本没有经验可循,油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情况紧急!
刘志民抓紧时间继续和任务舱配合,稳住飞机,给机组提供更加有利的搜索环境,同时和塔台联系,调整航线,把返回路线设置到最短。
声呐员仔细分析谱线,经过数据分析,终于发现目标。
待飞机落地,油量已达战时最小油量,“再多飞十分钟,就会报警。”声呐主任刘志勇说起当时的情况紧张又骄傲。
在这支部队,每一个光芒四射的成功,都是从日常训练中用极限思维淬炼而出。
我们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惊险的镜头:战机像树叶一样“掠过”地面或者海面,仿佛伸手就可以摸到战机下面的物体。如此酷炫的超低空飞行可不是那么容易。大型飞机翼展几十米长,贴海飞行训练受到地球曲率影响,惯性大,转弯风险大。白天很容易产生往海里撞的感觉,晚上看不到海面,就像贴着锅底飞行。飞行时尽可能降低高度、拉长滞空时间,任务舱便可以仔细分析数据特征,赢得战机。这种高难度训练科目不仅对飞行技术提出要求,更是对飞行员心理、胆量的考验。
每次任务前进行地面准备时,整个机组人员“头脑风暴”。“讨论一般都很激烈。”团长刘志华介绍,有一次大项任务,大家研究出7种可能性;刘志勇带领骨干将工厂给的技术说明书“变厚又变薄”:将各种规范、教案、集结成册,再把这些手册“装进”新学员的脑子里,让大家不断实验设备性能是否能突破设计指标……
这种用极限思维培养人才的过程,也是将技能练到极致,充分发挥战场各要素潜能的过程。向战场要素多要一分战斗力,打赢的底气就多一分。“因战而生,为胜而飞”是官兵共同的目标。
(三)
作为军队改革大潮中组建的新质作战力量,该师处处瞄准战斗力生成。而这种瞄准,从作战能力生成的原点——飞行学员的培养,就已经开始。
祝尚明是该师某团副大队长,现为三级机长。1991年出生的他已经安全飞行近千小时,两年内3次接受习主席检阅,执行巡逻监视、查证驱离等战备任务近30次,是单位的骨干力量。见到祝尚明时,他刚结束一次飞行——凌晨4点起飞,上午8点结束。
雏鹰能加速起飞,源于该师把加速人才培养的“捷径”放在任务一线。针对演训任务多的实际情况,他们坚持“边组建、边改装、边训练、边执行任务、边形成战斗力”,以战载训,拿“敌”练兵。
祝尚明难忘某次演习中第一次与“敌”机的近距离接触。
当时,机组调整航向、转入两机之间的云层下面,消失在“敌”机目视范围内,“敌”机在云层外一直跟踪、寻找。就这样“捉迷藏”般周旋了十几分钟,无奈前方出现一片浓积云,此时只能出云直面劲敌……演习结束后,祝尚明细细回想自己的判断和规避动作,认真复盘,查缺补漏,心中胆气更足。
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不仅仅要求技术,更考验飞行员的思维和眼界。“在未来战场上,我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飞行。”祝尚明坚定地说。舞台很大,路还很长,强军征程期待更多“雏鹰”展翅向战飞。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捍卫祖国万里海空要靠能力保证、凭实力说话。从最初“让飞机先飞起来”到如今具备“多向广域用兵”的实战能力,这支年轻的部队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昂扬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