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海外网评:中国是地球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

来源:海外网作者:孟庆川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0-01 13:48

7月7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藏羚羊。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9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共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四点主张: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增强责任心,提升应对环境挑战行动力。这四点主张充分表明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坚定决心,向世界发出与各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声音。

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峰峦叠翠、鸟语花香、鱼跃虎跳……生物多样性既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又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工业化带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化学污染、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问题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全所未有的威胁。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超过85%的湿地已经丧失;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近1/5地球表面面临动植物入侵风险。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未来10年全球第四大危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东非蝗灾、美国西部山火等灾难再次敲响了人与自然关系失调的灾难性警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大自然给中国的珍贵馈赠,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为守护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中国始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世界各国携手开展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

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布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

近年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发布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到出台《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从划定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中国先后出台40多项文件,持续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法律和政策保障。2017—2018年,连续两年安排超过2600亿资金投入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是2008年投入的6倍。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可以说,中国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多边进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9月23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社论认为,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科学家有值得全世界倾听的宝贵经验。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国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2021年,计划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确定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战略,发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强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