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五)|和平幼儿园,打动你的是细节
■中国军网记者 李庆桐
“当我看到小朋友们是在那样一种条件下学习的时候,我的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但我还是忍住了,我知道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尽量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好、更安全的地方学习。临走时,我回望幼儿园,看到一群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那没有围墙的操场边挥着手跟我们说再见,终于,我的眼泪还是掉了下来。”这是武警遵义支队扶贫干部刘宇日记中的一句话,记录了他2016年第一次来到和平幼儿园时的感受。
经历了三个半小时的车程之后,站在和平幼儿园后面的山坡上,进村时蜿蜒的山路早已被茂盛的灌木遮盖不见,刚从村路下来的羊肠小道也在两边高粱地的遮掩下难以分辨。清晰可见的除了眼前幼儿园的二层小楼,还有院内旗杆上在烈日下飘舞的五星红旗,但更为瞩目的是院子那头墙上“武警遵义支队情系乡村教育”的标语。
山间的里师和平幼儿园
走下山坡的石板阶,幼儿园大门内的宣传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刘宇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和平幼儿园改建之前的样子,连个围墙都没有,教室门也没有,窗户的玻璃都是破的。楼下就是一片荒草地,我们第一次来的时候,那些小孩就在那个草地上玩。”
里师和平幼儿园原貌(原慈恩第三小学旧址)
孩子们在空地上玩游戏
校舍改造前孩子们的合影
记者注意到教学楼以及院子里都安装了摄像头,刘宇说:“幼儿园没改建之前,仅有的两个女老师租住在幼儿园山上的民房里,晚上村里没有路灯,也没有卫生间,安全得不到保障。支队领导注意到这一点,去年在进行基础设施升级的时候,特地安排专项资金将安防设施纳入了计划中去,同时在二楼改造了两间教室,作为两名女老师的宿舍,让她们住在校园里,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听说山下里师小学里面也有一个幼儿园,记者询问里师小学贾校长“一个村子里有两个幼儿园”的原因。贾校长对记者说:“里师村几个村民小组分成了山上山下两部分,以前山路不好走,就建了山上山下两个幼儿园。后来虽然村路硬化,路况改善了很多,但是年轻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在家看孩子,两个幼儿园也就一直保持了下去,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就近上幼儿园,老人接孩子也方便多了。”用村民周华的话来说,“做梦都没想到,我们村也有幼儿园了,现在家里的小孩走两步路,就到了学校,也不用我们操心了。”
里师小学及幼儿园新貌
今年武警遵义支队计划投入十多万元,对午休室及校园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春天新改造的午休室已投入使用。走进孩子们的午休室,崭新的小床上摆放着枕头和小被子。校长介绍现在宿舍里面有30个床位,开学只有20个学生了,有的升入了小学,有的跟着父母去了外地。说到这里,这个黔北汉子有一些低落。校长接着说:“当时床铺刚送到的时候,遵义支队的官兵把每个螺丝又重新拧紧了一遍,用砂纸将床板和床头有木刺的地方重新打磨,被褥也是支队领导亲自选购的,官兵和老师们把床一张张抬进去,把被子一床床仔细地铺好。”
和平幼儿园孩子的午休室
见微知著,一个小小的乡村幼儿园,是武警遵义支队帮扶里师村的缩影。五年的对口帮扶,官兵们总是不打招呼“悄悄”摸进大山,渐渐地“橄榄绿”成了这个村子里的常客。村民们已经不记得他们来了多少次,但是看到这身军装,就感觉当年曾在村里驻扎的红军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