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战位报告丨强军路上,两栖精兵锐不可当!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作者:杨晶 苏鹤 朱文强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09-18 18:00

强军路上,两栖精兵锐不可当!

■解放军报客户端记者 杨晶 苏鹤 通讯员 朱文强

“泛水编波,执行!”盛夏时节,又一场红蓝对抗演习在粤东某海域展开。在海军舰艇和空军战机的掩护下,担任红方的陆军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辆辆两栖步战车、突击车、装甲车驶出登陆舰艇,向岸滩发起攻击。此次实兵自主对抗行动,蓝方直呼“三个没想到”:没想到红方进攻这么快,没想到火力运用这么充分,没想到多兵种协同作战这么流畅。

泛水编波(谭灏 摄)

在作训科长刘中玉看来,这次演习检验了改革以来的训练成效,“主用火力、重用火力、精用火力,我们将火力运用贯穿整个战斗全程。尤其在纵深夺要行动中,各军兵种协同配合,对精确拔点破袭、瘫痪敌防御体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习主席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近年来,官兵们牢记习主席的嘱托,锻造两栖精兵劲旅,在强军征程中锐不可当。

锐在联合制胜——

此次演习,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的共13支作战和保障力量联合参演。联勤保障部队组织专业运输力量倒运装备物资,不到半天时间,就将人员、物资、装备全部一次性运抵目的地,为后续的行动争取到更多时间。空军出动轰炸机、歼击机配合火力突击,海军登陆舰、护卫舰参加行动共同组织装载上船、泛水编波、突击上陆、纵深夺要。

“从平面登陆为主到立体突击上陆,联合之后,我们站位更高,眼界更宽了。”刘中玉介绍,现代两栖登陆作战是多军兵种联合下的战斗,作战行动更加突出体系支撑和联合作战。在旅指挥所,除了本单位及特战、陆航等陆军兵种单位指战员,身穿航空迷彩的空军飞行员和身穿海洋迷彩的海军战舰舰员也齐聚一堂。他们对接下来的联合作战演练进行反复推演,从各自军兵种专业角度对演练各个环节进行论证和修订。

联合登陆(谭灏 摄)

两栖合成部队与空中作战力量之间如何实现通联、指挥、协同,以及相关保障,成功做到近距空中火力支援?针对这个课题,他们专攻精炼,在这次演习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海面上波飞浪卷,搭乘海军某大型登陆舰航渡至目标海域后,合成一营两栖战车驶出登陆舱,泛海横渡,向蓝军重兵防守的岸滩发起冲锋。面对“敌”密集火力,刘中玉根据目标指示员提供的“敌”坐标信息,呼叫陆航直升机进行空中火力支援,支援突击上陆。纵深夺要时,他们召唤战机对“敌”关键目标、炮兵力量等进行火力打击,掩护上陆夺控。这一情景令刘中玉印象深刻。“这实实在在体现出联合作战的指挥、行动与协同。通联体系打通后,我在作战中就可运用空中火力支援地面突击作战,极大提高了作战能力。”

从平面登陆为主到立体突击上陆,如今他们更加注重空中力量运用,并在“火力精打瘫体战”上有了更多作战思想的转变和战法的创新。

空中掩护(彭希 摄)

改革之后,合成营内兵种齐全,包含步兵、装甲、炮兵、保障等,未来作战需要怎么样的战斗编组,平时就是怎样的编制。合成二营营长鲁滨告诉记者:

“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破障、侦察、通信等力量,本级获取情报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合成营内部的多兵种融合,到各作战营之间的要素整合,再到与其他军兵种的体系联合,该旅多次与陆航、海军、空军等军兵种展开联合训练,针对全旅现有的数十个兵种组织专攻精练,将近百个合成化程度较高的重点课目进行分类和细化,不断提高部队基于体系联合下的作战能力。

锐在实战实训——

多军兵种联合,多体系对抗,已成为两栖作战的发展趋势。新形势下,两栖部队究竟该训什么、如何训?面对这个问题,该旅深入研究探索新体制下合成营训练和多兵种融合训练方法,建立战法库、对策库,探索形成了一套涵盖旅、营、连、排、班、单兵的6级训练指标体系。

上下登陆舰(陈震楠 摄)

上下登陆舰是两栖部队实施联合投送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中极具挑战的课目。在海上,装甲车和登陆舰都容易受风浪和暗流的影响而摇晃不定,船舱门两侧仅比装甲车宽30厘米,要想一次性快速上舰,驾驶员的精准操作尤为重要。

然而,海上驾驶训练风险很大,车内战斗人员必须紧盯前方目标,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处置情况,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故障。不久前,在两栖步战车海上限制路驾驶考核中,上等兵陈豪熟练操作装备,下海、转向、倒航,通过一个又一个限制路。刚刚成为驾驶员的他,为何能取得优异成绩?原因在于该旅坚持按纲施训,坚持从难从严,狠抓濒海训练,把海上训练作为战斗力提升新的增长点。

夜间驾驶训练(张凯飞 摄)

此外,他们还向极限要战斗力,普及式组织昼夜间高强度训练,强化对抗训练,让部队在对抗中得到锻炼、摔打。夜间驾驶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大,但他们破除“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等和平积弊,组织恶劣海况下夜间上下登陆舰训练,探索两栖战车反向射击、横向射击等新技能。尤其是夜间实弹射击,弹药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多。

战斗力建设的加速度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

今年以来,该旅在演习中注重构设条件,演练新的战法打法,在小型化、无人化、智能化等作战手段运用上有了新探索。前不久,他们实现了无人侦察机海上弹射起飞,克服海上风大浪高涌急等不稳定因素,提升了军兵种联合登陆作战中先期察打能力,在登陆前期,引导友邻先敌打击,清理敌纵深目标,保障后续登陆部队顺利行动。

“海上风速流速瞬时差异较大,无人机在装甲车上受到影响更大,必须迅速调整,找准时机,果断发射。”无人机操作员介绍,经过刻苦钻研,他们在新装备配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形成战斗力,改变了传统的侦察方式,战斗力有了新的跃升。

无人机海上起飞(王佳伟 摄)

锐在群英辈出——

陆军的使命在延伸,陆军的任务在拓展,转型大潮中士兵应该怎么做?

合成二营突击车三连上士王锐给出了答案——精武强能,练就较高的专业素养、较强的战斗协同意识和精准的指挥素养,提高自己在联合作战体系中的作用,发挥1+1>2的效能。

“时代楷模”王锐 (彭希 摄)

王锐,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12年12月10日,习主席视察该部队时,健步登上809号战车,与王锐和他的战友亲切握手,详细了解装备的战技术性能。

“习主席视察后,王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先后考取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技术等级两个特级和一个一级,成为多能手。”组织科长吴磊说,在这个旅,人人都向王锐看齐,争做王锐式的强军标兵。

徐斌旭(张凯飞 摄)

徐斌旭,合成二营突击车三连上士,强军路上,他与王锐既是携手同行的战友,又是相互比拼的对手,还是互为师徒的搭档。同在一个车组,王锐是车长,他是炮手;同为教练员,王锐教驾驶,他教射击。新大纲编修试训,行进间360度任意角射击课目,徐斌旭率车主动请战、反复苦练,实射检验时,3发炮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操作规程被写进教案,在部队得到推广。

不久前的演习,一辆战车突遇“敌”袭,驾驶员“牺牲”,徐斌旭火速接替驾驶,成功完成突击任务。“极端条件下,一名会驾驶、懂开炮、能通信的战斗员,也能独立操纵战车完成任务。”徐斌旭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专多能型人才建设让全体士官都掌握2种以上专业技能,像王锐那样掌握3个专业的技师超过五分之一。

战斗力建设重在人才培养。高难险课目的顺利展开与取得成效,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力量,组训、抢救、维修,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张景勇(张凯飞 摄)

“组训能手”张景勇,被称为“驾驶教头”,培训出多名优秀驾驶员。每年海上驾驶集训,张景勇都亲自示范“栽头”课目,他总结多年驾驶经验,编写出200多页的《两栖装备驾驶教程》和《海上驾驶训练规范》,在全旅推广。

“铁甲神医”王长亮,每次装甲车下海,只要他一到,战友们心里就有底,即使海上出现险情,他都能第一时间处置。

“保障先锋”郭海,负责战车电气系统维修,他研发的简易通电开关,将应急抢修时间从45分钟降至10分钟以内。

刘龙(中)(曾繁澍 摄)

在去年的一次演习中,一台两栖突击车突发故障无法下水,修理连三级军士长刘龙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检查液压装置、吊装综合传动装置、清洗转向系统……克服夜间野外作业自然环境干扰多,操作难度大等困难,顺利完成检修。从军20年,刘龙先后培养出合格底盘修理工百余名,整理撰写《05式两栖装甲装备典型故障案例》《五大液压系统故障与排除》等心得体会20余万字,研制出05式装甲装备水上油路检测设备、履带复位装置等14项辅助修设备,极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徐斌旭为战友们讲述“黄草岭功臣连”光辉历史

“我是‘黄草岭功臣连’的一名列兵,身在英雄的连队,我必须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时至今日,陈伟超还记得王锐为自己授枪时的感受,“我接过来的不仅仅是钢枪,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激励!”在王锐榜样作用的带动下,陈伟超在军营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他积极参加军考,将连队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这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让美军害怕的部队,如今钢多气盈骨更硬,官兵们将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改革强军伟大实践,像王锐一样,争做强军兴军的突击手,不做碌碌无为的过路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