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知振兴乡村
新知识、新思维、新平台,大别山区乡村因年轻人的回归有了新发展。
原木雕刻的手提包、藤条编织的鱼儿……岳西县响肠镇金山村一个厂房里,65岁的老木匠李文顶正手持工具,打磨木料,靠木匠手艺他每年能挣5万元,“这都多亏了小红。”
小红,说的是31岁的返乡创业青年方红。学英语的方红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当老师,喜欢工艺设计的她6年前回到了农村。她把360多名留守妇女、贫困人口和木匠组织起来,以山头田间的树枝、秸秆、瓜果藤条为原材料,用非遗技艺结合现代设计,打造出提包、屏风、小家具等近3000款文创产品,熟谙外贸业务的她把产品热销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户均增收3.5万元,穷山洼打开了通往世界舞台的大门。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燕归巢”的年轻“村官”们正以勇毅的担当、开放的思维、现代的手段,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直播带货、办美丽乡村文化节、发展现代农旅融合新业态……青年人新招不断,乡村紧跟潮流节拍。“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机遇与新问题,对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回乡大学生补上了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岳西县委组织部部长吴梅生说。
太湖县大石乡田祥嘴村,26岁的扶贫专干查云琪在乡亲们眼中特别“能折腾”。学贸易专业的她注册网店、商标,建设冻库、冷链,帮乡亲们带货。村里的网店去年底开业不到两个月,销售就近1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一年增收5000多元。
在安徽省岳西县来榜镇公山村,汪链在检查村里新修建的河坝(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