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战“疫”日记(29):《特别的温情,动人的精神绿洲》
“您今天感觉怎么样?”
“您今天状态很不错,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一圈巡诊下来,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军医傅华喘口气,她的护目镜上又一次蒙上厚厚的水汽,镜片外一片朦胧。
作为夜班的值班医生,傅华仔细的在每一个病床前观察着病人的情况,结合早已熟记于心的病历,思考判断着治疗方案,虽然三级防护让她的听力有些下降,但她仍然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各种问题,并认真的对这些疑问一一进行解答。面对这么多焦虑的病患,她想起了单位葛宝丰院士的话:只有把病人的需求当自己的需求,把病人的渴盼当自己的渴盼,才能成为患者心中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她想:患病的不仅仅是普通病人,还是我们的父母兄弟。
随着救治的深入,长时间呆在病区的患者都不同程度的产生了心理压力,甚至有了轻微失眠。感染六科一病区副主任吴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番准备,他拿出了小妙招。每天的休息时间,吴涛和队员们专门为病患设计了“文化小加餐”,用一些舒缓的音乐和轻松的诵读内容,为患者们减少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一些默默无闻,却同样令人动容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因为防护要求,佩戴的三层防护手套不仅勒得手指缺血,还降低了手指持针敏感性。为了减少病患扎针的痛苦,在进入病区为患者进行留置针穿刺前,护士孔德华和战友们就那自己的身体做扎针练习,她们的手背上经常布满练习的针孔。但看到患者们的笑脸,一切都值得!
“快,江奶奶的呼叫器响了!”
“这个点,江奶奶呼叫器才第一次响起吧。不错!”医护人员看看时间,欣慰一笑。要知道,以前老人基本上是几分钟就要按一次呼叫器。
因为陌生的住院环境和对病情的担忧,加之坐骨神经痛的老毛病,老人的呼叫器一直响个不停,身边基本不能离人。为了让江奶奶安心,蒋泽娟和她的同事们冒着感染风险增大的压力停留在“红区”,轮班给江奶奶喂饭、打开水、喂药、翻身、协助大小便,帮她进行生活护理。同时也一直在床前陪她说话、安慰她,终于让江奶奶放下紧张的情绪。
护士周晓丰护理着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因为年龄的原因自理能力有限,为了他们的安全,周晓丰和同事们每隔一会都会去看看他们,帮助他们做一些生活护理,但老人们害怕给医护人员添麻烦,总说:你们不要在病房待太久,别给你们传染了!周晓丰很动情:“每当这时都会想起自己的爷爷奶奶,虽然他们生着病,但却时时想保护我们!我们一定竭尽全力,不能辜负他们!”
也许,在外人来看这是一片充满危险的“红区”,但医护人员们却用忘我用执着用奉献,默默地守卫人民平安,用大爱无言为焦虑的病患建设出一片美丽祥和的精神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