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六连”的故事告诉我们:作风优良靠平时点滴养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吴铭责任编辑:宋丽丽
2019-01-09 09:48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作风优良靠平时点滴养成

“硬骨头六连”连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初,部队奉命到福建前线执行战备任务,机关和部队时常一起在营院操场看电影。一位细心的军区首长发现,放映前,此起彼伏的歌曲口号声中,有一个连队的声音格外嘹亮整齐。每次散场后,纸屑果皮满地的操场上,那个连队坐过的位置总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杂物。军区首长觉得这个连队很不简单,于是派机关同志下连蹲点调研,总结推广了六连从点滴入手抓养成,以战斗作风硬促进连队战备思想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的经验。六连凭借过硬的作风,不断续写着连队建设的辉煌,成为全军唯一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硬骨头六连”的光荣历史生动说明,过硬的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优良要靠平时点滴养成。

作风优良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基本要求。我军的优良作风包含着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光荣传统,体现出革命军队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军队作风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风优良的部队才能打胜仗。古今中外能打胜仗的军队,无不重视对部队优良作风的培养塑造。在我军战斗历程中,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为什么指挥员总是将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主力部队?就是因为主力部队具有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把任务交给他们让人放心。

对官兵个人来说,优良的作风是军人素质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官兵成长进步的必备素质。什么是军人作风?简单说,军人作风是军人稳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作风优良应包括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战斗作风和生活作风,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言行一致,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廉洁奉公。

作风建设重在平时点滴养成。唯物辩证法认为,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平时点滴养成,就是量变积累过程。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养成”,就是指通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等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使其具备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纪律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自觉的过程。严格按照条令条例规定,认真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化、内务秩序规范化、作风养成标准化”的要求,从整内务叠被子、严整军容风纪等细节着手,严抠细抓,这些简单、枯燥、琐碎、重复的军营生活,正是培养严守纪律、步调一致军人作风的有效途径。有些做法看起来似乎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必要的形式是培养部队优良作风的重要手段。没有这些必要的形式和手段,不经过长时间的点滴养成,就不可能培养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培养好作风必须在从严中点滴养成。同样,抵制坏作风也必须防微杜渐、久久为功。

作风建设要抓反复反复抓。作风总是以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好习惯,坏习惯,都是在不断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需要经历反复打磨历练的艰苦过程。部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一日练,百日养”。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变化过程,不是直线发展,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作风建设领导抓了、强调了,可能过几天有的同志又松下来了,这是非常正常的。领导要允许官兵出现反复,善于抓反复、反复抓,锲而不舍抓,才能功到自然成。

作风养成必须优化整体环境。官兵个体与团队整体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从部队建设的实践看,坚强的集体是造就英雄个人的摇篮,英雄的个人是成就坚强集体的支撑。集体成就个人,个人也成就集体。从机关到部队,从干部到战士,都要树立浓厚的养成意识,坚决纠正“抓下不抓上,严兵不严官”的现象,形成良性循环,互相影响,以取得作风养成的整体效应,提高部队作风的整体养成水平。一个部队,只有个体素质好,才能整体过得硬。团队整体作风好,才能成为一座锤炼优良作风的大熔炉,对每个官兵的作风养成产生重大影响。

部队好作风是领导带出来的。关键是领导以身作则当表率,同时敢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和状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领导在部队作风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往往一个领导的作风,就是这支部队的作风。作风过硬的部队,大都有敢于较真碰硬的主要领导的深刻印记。“上行下效,兵随将转。”“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敢于亮剑,带出的部队必然嗷嗷叫。领导稀松散,部队就提不起精气神。领导要想带出好作风,除了自身要过得硬,还必须敢唱黑脸,不怕得罪人。“老好人”式的领导见错不管,违规不纠,助长歪风邪气,部队不可能有好作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