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短暂又漫长的人生时空里,终有无法突破的瓶颈、无法跨越的障碍、无法触及的领域、无法见证的风景。当我们攀上属于自己人生的“喜马拉雅”,必将收获丰厚而极致的人生体验。
对于戍守在海拔5400米哨所的兵来说,他们的“喜马拉雅”也许只是108级台阶。
如果你不曾去过高原,不曾有过高寒缺氧的极限体验,便很难理解攀登者为何要攀登。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毅力、体能、技能的考验,也是对信仰、信念、信心的熔铸。
对于一名军人而言,攀登,是因为哨所在山巅、责任在山巅;努力成为一名攀登者,是因为他们无比珍视昆仑卫士这个响亮的名字。
这里是神仙湾哨所,这里的上哨之路似乎更加艰难。但完成这一军旅人生重要时刻的战士们,永生不会忘记这段旅程——
那一天,他们攀登上了属于自己的高峰,成为了自己希望的那个好兵!因为那些梦想、勇气和努力,每一个挑战自我的神仙湾哨兵,都值得被致敬!
——编 者
日复一日,在哨卡升旗从未间断过。
攀上一百零八阶,昆仑卫士就位
▇牛德龙 唐 帅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 强
仰望4月的喀喇昆仑,新的攀登者即将出发。
每年的这段日子,也是神仙湾哨所最特别、最值得记忆的岁月。
云朵低垂,薄雾环绕。清晨第一缕阳光如碎金般洒向高原之巅的哨所,群山深处哨楼顶部,五星红旗分外夺目,山巅层层积雪在阳光映衬下折射着耀眼光芒。
哨楼脚下营区,新疆军区神仙湾边防连官兵阵阵嘹亮的呼号声,划破清晨的宁静。
哨所海拔5400米,连老鹰都难觅踪影,伫立山巅极目四野,当呼号声停止,高原又回到一片白茫茫的寂静之中。
整齐列队,老兵们面色铁青,被紫外线灼伤的脸庞留下无法褪去的痕迹。刚刚来到的新兵们则略显稚嫩,白净的脸盘和老兵们形成鲜明的对比。
前不久,15名新兵完成了新训结业考核,被分配到神仙湾边防连守防。他们的到来,为这座冰封的“极地哨所”注入新鲜血液,再添新的动能。
新战士的豪情
第一次走上瞭望哨,是人生中的大日子。期待早日为祖国站岗放哨的新兵们,个个都有些“小激动”。
自从上山,新兵们先后通过了高原适应能力训练、富氧训练、高原急救训练等,但他们还面临一个真正的考验——那就是登上哨所制高点、海拔5400米的神仙湾哨楼。
“登上神仙湾哨楼,当一回‘神仙’又如何?”哨所微信群里,有人这样留言,引来大家纷纷点赞响应。
晌午10点,天空明净,吃过早饭,新兵张梦辉、王鑫早早穿戴好装具,在军容镜前相互整理着装。
镜子里的他们,就是自己梦想的样子。抖擞的状态、昂扬的斗志,为了这一刻,张梦辉、王鑫早已蓄势待发。他们在15名战友中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才拥有了首批上哨的荣耀。此刻,两个阳光男孩互相打气,眼神中闪动着年轻人特别的风采。
上士马壮走过来,像往常出门训练前一样拍拍他们的肩膀。作为新兵班长,这次上哨,马壮将与两人同行。
张梦辉、王鑫是马壮手把手带出来的新兵。能陪伴他们一起完成军旅人生重要的时刻,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张梦辉来自西宁,从小在高原长大的他,适应神仙湾的高寒缺氧不是难事。王鑫则是一个福建娃,过去从未离开家乡出过远门,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神仙湾是只有神仙才能待得住的地方”。
“越是空气稀薄的地方,越接近梦想。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攀到山顶?”马壮给两人鼓劲。
“有!有!”
青春的自信与誓言响彻山间。神仙湾顽石有灵,日复一日聆听,已然读懂了战士的豪情。
张梦辉与王鑫(右)。
翻过属于自己的雪山
台阶108级,每级升高30多厘米……这是从营区登上哨楼的距离。
这段距离似乎很远,曾有一位来队军嫂,打算攀登一次哨楼,她一步一挪,整整走了1个多小时。
这段距离又似乎很近,在哨所军龄最长的战士、四级军士长黄海平看来,完成这段上哨路已是他的守防常态,“再难的路,走的次数多了,也便不觉得难走了。”
在多数新战士眼中,只要登上这108级台阶,再艰苦的巡逻守防任务都能“扛过去”。为此,新战士们争相到这里“打卡”,成了4月份神仙湾最特殊的一道风景。
大步登上20多级台阶,王鑫出现了高原反应。心跳加速、喘息急促,他不得不停下脚步。张梦辉脸色发白,站在台阶上,他想要说些什么却没能发出声。按照马壮要求,他大口呼吸调整心率。
“不要小看这108级台阶,必须拿出十二分的恒心毅力。”马壮走在后面,不时鼓励张梦辉和王鑫。
连队有个老规矩,凡是新兵上哨,老兵要走在队伍后面;下哨,老兵要走在队伍最前面。“新兵刚过高原适应期,登上海拔5400米的哨楼执勤,还是很危险。”出发前,马壮反复叮嘱他们,“有什么不舒服就说出来,绝对不可以逞强!”
这是老兵的关爱。1990年,神仙湾新建哨楼和108级台阶,官兵们自己动手,肩挑手抬,用脸盆将水泥砂浆端上山……脸盆端坏了近百个,手套磨破了上千双。4个月后,一座崭新的哨楼建成。从此,这里的海拔高度增加了10米。官兵们用脸盆“端”出了神仙湾的新高度。
几乎每名新兵走上这段台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那年,来自湖南的战士周宏岩初次上哨就滚落台阶,经过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为此,哨所延长了适应性训练时间,增加了体能、技能等训练内容。上哨路难行,但官兵们说,走上哨楼,仿佛翻过一座属于自己的雪山。
三人上哨。
攀登者的“加油站”
“缓迈步,深呼吸,眼睛看脚下……”2名新兵按照班长传授的经验,继续向哨楼发起冲锋。
十几分钟后,他们抵达一处平台,王鑫缓缓蹲下来休息。
平台上,一个1米多高的氧气瓶,用铁丝牢牢地捆绑在栏杆上。不言而喻,这里是攀登者的“加油站”。马壮赶忙帮助两人轮流吸氧。
缺氧的高原,氧气瓶、氧气袋是可以救命的。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开始安放一个氧气瓶,马壮曾听班长说过这个氧气瓶背后的故事。
“那里是沈鹏生烈士墓。”顺着马壮手指的方向望去,那里是哨所第一任教导员沈鹏生的长眠地。
许多年前,沈鹏生身患脑瘤,病情突然恶化,在弥留之际他向组织申请:“把我埋在神仙湾,让我陪战友们一起站岗。”在神仙湾那么多年,沈鹏生深知高原环境的凶险,于是在上哨路上为官兵准备一个氧气瓶,便成为他生前最大的心愿……
缺少氧气的神仙湾,四周尽是灰黑、土黄的砂砾。官兵们常常将最珍视的东西拿来装点美化这条上哨路。去年底,一名老兵从家乡带来几株塑料绿植,摆放在路两边,他对新战友说:“绿色可以缓解疲劳,这是离太阳最近的绿色。”
简单休息,两名新兵继续向上攀登。即将登顶,马壮更加关注两人的身体状态。
走上雪域高原,戍守雪山之巅,就意味着更多的牺牲、更多的奉献。有人说,如果把在高原牺牲官兵的坟茔排列起来,1400多公里的新藏公路沿线,每一公里都埋葬着一名烈士的遗骸。
然而,即便在苦寒高原,官兵们也不乏乐守“生命禁区”的豪情。
如今哨所接通4G网络,官兵在冰峰雪岭也能网上冲浪。新式营房集吸氧、娱乐、战备多功能于一体,连队还建起温室大棚,一畦畦绿叶菜破土而出,这是一代代官兵接续试种20多年的生命之花,用无数青春和汗水浇灌出的绿色希冀。
新兵生活。
心中的绿意。
乐守“生命禁区”。
这一秒刻进生命年轮
攀登在108级台阶上,人的身影如此渺小。
山顶一阵寒风吹来,天空变了脸。大风卷来了雪粒,打在脸上火辣辣的,三人你推我拉、抓紧栏杆。
哨楼就在眼前,新兵们不由加快了脚步。让五星红旗每天飘扬在神仙湾,本来就是哨兵的职责。
“哨所快到了,就在前面,加油啊。”马壮再次鼓励二人,“上了哨楼,那里暖和。”2009年,在上级关怀下哨楼再次翻新,老哨楼在原先基础上加装了保温材料,官兵执勤不再受困于天寒地冻。
最后几级台阶,一只手伸了过来。
王鑫抬头,一名戴着上等兵军衔的战友正微笑望着他。他的手冰冷却有力,眼神中透着暖意。
上等兵宋志辉已在山顶执勤数小时了,他脸颊通红、睫毛上挂着冰霜,无论见到谁总是咧嘴一笑……
“冰山雪谷一军营,哨卡设在云雾中;筋骨若非钢铁铸,神仙在此也难停。”走进哨楼,第一代哨兵留下的诗句,吸引王鑫、张梦辉驻足品读。随后,新兵们跟随马壮、王毅一起完成执勤交接。
“哨兵同志,您的执勤时间已到,请下哨!”张梦辉用尽力气大声说道。他接过钢枪双手紧握,热血涌上胸膛,手中的钢枪变得愈加沉甸甸的……
伫立战位,瞪大双眼观察周围群山,新兵们仿佛要将这一秒刻进生命年轮。
尾 声
人生的重要时刻,应该与家人分享。从哨位上走下来,马壮带领张梦辉、王鑫一起拨通了各自家人的电话。
营院里,高原上炽烈的阳光照花了手机屏幕,马壮忙用手帮着遮光。
热线。
张梦辉的父亲在视频里告诉儿子:家里很好,家人都健康。“爸妈,你们要注意休息啊!儿子在部队过得好,请放心。”懂事的张梦辉,对着手机笑了。
等到王鑫打电话,他的姐姐想尽办法让父亲、母亲和自己在镜头里“同框”:“听说你今天要打电话,爸妈老早就让我守在这里……我们都好呢,你自己也保重啊。”姐姐的叮嘱,让王鑫红了眼眶。
轮到班长马壮了。看着妻子在电话旁抱着刚出生的儿子,他紧贴着手机屏幕做了一个亲吻的动作:“替我发个朋友圈,儿子我想你,老婆我爱你!”
马壮的家远在河南漯河。儿子笑笑出生才刚刚5个月,他只在孩子出生时见过一面。马壮说了,他打算年底休假回家一趟,好好陪陪妻子和孩子,补上自己的一份爱。
战士有坚守、有责任,但战士也有情。登上108级台阶,祖国的壮美山河、家人的思念与期盼,让他们对坚守雪域高原有了新的感悟。
雪野茫茫,战士身姿挺拔,眺望着家的方向,他们身后的雪山更加巍峨。
神仙湾哨卡执勤战士。
图片为王向阳、牛德龙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