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筑梦者”丁建明:以百分之百工匠精神,创百分之百优质工程
新华社记者 张骁
经过2年多时间的艰苦奋战,北京冬奥会赛区建设近日喜报频传: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最险最难的竞速赛道建设完成,我国首条雪车雪橇赛道主体结构合龙;北京赛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完成,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即将封顶封围,22条“冰丝带”将惊艳“飞舞”……
作为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担负组织建设北京、延庆两大赛区重任。站在海拔2198米高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台,俯瞰初具雏形的延庆赛区,丁建明为广大冬奥建设者感到深深自豪。如何确保赛区建设按计划高水平推进,仍是他每天必须破解的“课题”。
在冬奥工程建设指挥部,记者看到,丁建明的办公室墙上贴着精确到天的冬奥工程建设时间表,办公桌上摞着一人多高的工程材料。到工地调研——参加各种建设协调会议——回到办公室解决建设难点至深夜,这是丁建明的工作轨迹。
“他总是带着解决方案来,又带着困难问题走。”参与国家速滑馆建设的李久林说。
延庆赛区建设难度大,建设之初,“赛区”没有路,满是野草和高山。50多岁、装着心脏支架的丁建明,兜里揣着馒头、火腿肠和矿泉水,像小伙子一样攀爬6小时到达小海陀山顶,就这样一步一步丈量,并绘出延庆赛区的建设蓝图。
为践行“绿色办奥”理念,保护好延庆赛区一方水土,丁建明顶住工期压力,将原本需要劈山开路铺设的11条管线,全部汇入地下综合管廊,将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雪车雪橇赛道建设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丁建明说:“要从大国变成强国,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金刚钻’。”仅用1年时间,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突破11项关键技术,培养出中国首批雪车雪橇赛道混凝土喷射手。
在丁建明看来,重大工程带着温度,更寄托着期盼。2010年,北京市承担青海玉树灾区大量重建任务,丁建明作为北京对口支援青海玉树指挥部专职副指挥,在玉树一驻就是4年多,把灾区当成自己的家,最终在高原废墟上建起一座配套、服务、发展兼备的新城。作为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他和团队为世人留下了充满科技元素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型”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等工程。
北京冬奥会一天天临近,每当看到小海陀山顶国家速滑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丁建明心中总是升腾起特别的动力。以百分之百的工匠精神,创百分之百的优质工程——这是丁建明作为“双奥筑梦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