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博士硕士,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毕业的,都会有这个阶段。”“必须打磨一下刚毕业时那种比较高的心气。”已成为航天人8年多的于新辰,向记者讲述着他最开始的工作。
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于新辰,刚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时,岗位就是发射塔架电梯操作员,每天上班就是在电梯里接送上下塔架的人到相应楼层。
现在,于新辰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主要工作是负责把低温燃料加注到火箭中,并完成系列测试,直到火箭成功点火。
担任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本人供图
于新辰的航天之路,是从电梯操作员开始的,简单而平淡,本科毕业时仅20岁的他,在“山沟里”一待就是8年。
“有很多伟大的事业要去做,去实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位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去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此成功发射。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
在岗位上检查状态。本人供图
于新辰目前已经参与完成了64次火箭发射,一共发射了80多颗卫星。他说:“每一颗卫星都为国家发展、老百姓生活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感觉很骄傲,工作很有意义。”
在火箭发射前紧急处置故障。本人供图
“在大山深处一待就是8年,当初为什么没有留在北京?”面对记者的疑问,于新辰讲了一句很朴实的话:“国家和学校培养你学了四年的航天航空专业,还是希望能将你所学知识应用到相应领域。”他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当时航天航空学院院长是王永志院士,我国首任载人航天总设计师,毕业之前跟我们座谈时提到了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规划,未来有探月、深空探测等等,有很多伟大的事业要去做,去实现。”
回望成长之路,谈到初心,于新辰的话语很坚定,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建设航天强国。于新辰的初心看上去很大,但却是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梦想。
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揽月之梦。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每个行业、每个人都需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每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螺丝钉,一个按钮”
于新辰为操作手讲解火箭发射知识。本人供图
火箭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常和易燃、易爆、易泄露的燃料打交道,被称为“卫星发射中心最危险的岗位”。于新辰谈到最大的挑战时说:“最大的挑战不是这些,而是发射前的每一项工作,如果某项工作出了问题,很可能导致发射推迟或取消;是面临突发情况时,如何快速精准定位、及时科学处置,保证发射顺利进行。”
与航天科技人员探讨技术问题。本人供图
现如今,于新辰算是年轻人中的“老同志”了,他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01指挥员”——下达“5、4、3、2、1,点火!”口令。当然,下达口令只是“01指挥员”的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熟悉掌握发射场多个分系统的多岗位工作。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这样一句大幅标语——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于新辰谈了自己对这20个字的理解:一方面,航天事业不能有丝毫马虎,任何一个螺钉或按钮出错,最终发射结果很可能失败。另一方面,每个航天人,都是一颗螺丝钉,一个按钮,只要在岗位上,工作带来的影响都可能关乎到最终成败,把本职工作完成到最好,也是航天精神的一种体现。
检查火箭的技术状态。本人供图
工作之余,于新辰会选择看书,人物传记、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他还会坚持锻炼身体,“只有保证身体素质,才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当然,于新辰也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他讲到,自己从操作手过渡到负责人的时候,角色转化会让自己突然感觉有些能力不足,对自己产生怀疑。于新辰的“本领恐慌”虽让他一度产生迷茫困惑,但也成了促使他进步和突破的动力。来自身边“老同志”对他的指导帮助、来自领导同事的支持鼓励,让于新辰的成长之路越来越坚定、宽阔。
“现在,我们都是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采访过程中,于新辰谈到了他对新时代青年的理解:“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就能感受到,身边很多青年人都表达着一种祖国强大、国家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自豪之情。新时代青年首先就是要有爱国精神、担当意识,现在我们都是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于新辰的家乡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当初考高中的时候是全市第一。进入高中,因为“担心保不住这个名次”,他选择自我加压,学习强度一直都很大,“要求自己每次都要考到第一名”。进入清华大学读书,面对来自各地的尖子生,于新辰坦言,“学习压力比较大,专业课比较多,刚开始并不顺利。”
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本人供图
适应之后,于新辰的大学生活越来越顺畅:成绩有了较大进步,活跃在清华各个舞台,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提高。于新辰对记者说:“在清华,第一次认识到我们年轻人对国家有这么多的‘义务’——就是说,身上肩负的不只是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要承担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
作为新时代“90后”青年的优秀代表,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有原因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想着今天我干这个工作赚钱、明天我干那个工作体面、后天我再干其他的工作出名”“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于新辰用略显犀利、老练的话语,讲述着他对“坚持”的理解。
参加节目时向全国观众普及航天知识。本人供图
作为航天人,对“航天精神”都有着自己的感悟,于新辰谈起了“西昌航天精神”——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结奉献。他还讲到了自己的体会:经过多年的工作,深切感受到航天确实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单位、不同人员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把目标完成好。
生活照。本人供图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了于新辰一个“私人问题”——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女孩?他“爽快地”讲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她能够理解我和我的工作,支持我的事业,当然也希望她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我也会全力支持她,希望能够共同为我们的小家庭去努力付出,把我们的小家庭建成一个和睦、恩爱、幸福的家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一代代航天人浓浓的家国情怀,永远激励着无数的人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接续奋斗。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实现探月工程总目标乘胜前进,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伟大事业,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以于新辰为代表的新时代航天人正在快速成长,中华民族航天强国的目标正在深入推进,沿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坚定向前,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航天强国,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