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林海。
这是一座森林资源型城市,森林覆盖率84.7%;这是一座生态优良的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达到2.7万个;这是一座休闲旅游的城市,春季杜鹃盛开、夏季千山盎然、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这就是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之美誉的伊春市。
秋分时节,“新时代东北振兴·龙江网络行”采访团走进“林都”,品味伊春的魅力。
祖国北疆碧色更浓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千米,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据伊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天云介绍,伊春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公顷,分布着红松、云杉等140多种森林物种,森林覆盖率84.7%。有1800多种野生动植物,野生药材总蓄积量达200多万吨。钼、黄金、大理石、铁矿石、石灰石等储量居全省前列。
2011年以来,伊春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伊春率先停止了森林主伐,2013年又早于全省森工一年全面停止了商业性采伐。面对停伐挑战,伊春积极推进林区重大转折与变革,坚持以生态为主导,向绿色要效益,向改革要红利,向创业创新要收益,探索走出了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6年以来,伊春市培育森林后备资源34万亩,森林抚育880多万亩,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被率提高0.3个百分点。
伊春山水林田湖草本质天然,702条大小河流纤尘不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达到2.7万个,林间达十几万个,每年至少有360天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截至目前,伊春市已经恢复林地170.7公顷,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处,面积共计67万公顷。2014年6月,伊春市被列入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
森林生态旅游促高质量转型发展
近年来,伊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把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业,突出全域,拓展全季,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冰雪游、避暑游、森林游、湿地游、边境游,融合带动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伊春现已开发原始森林观光、时尚运动、避暑度假、康体养生等数十种旅游产品,有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9处。
依托绿色生产力,伊春加快壮大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木业加工、绿色矿山。“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7.6%,比2016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产业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双增长。
今年8月26日—29日,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伊春市成功召开。会议期间,共签约产业合作项目及战略合作协议23个,签约总额达86.8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超千万元项目7个,主要涉及生态保护、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文化、新能源和资源再生利用、大数据等产业。
伊春市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市,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制定了《伊春市旅游强市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下一步,伊春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主业,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思路,深入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持续释放旅发大会效应,突出全域、拓展全季,加快推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服务转优、景区管理体制转轨,着力打造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壮大一批引领型旅游企业、开发一批融合性旅游产品,培养一批专业化旅游人才,打造“旅游4.0版”,全面提升全方位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伊春建成黑龙江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森林旅游度假区、国际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