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
70年,弹指一挥间。世界见证了东方大国的伟大成就。
历经百年磨难与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踏上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航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发展奇迹”。
70年,与时代同行。发展起来的中国深刻影响了世界。
由相对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70年,凌云志不改。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从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到步入新时代,中国始终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
(一)
2019年的世界被诸多历史记忆串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二战爆发80周年、“大萧条”爆发9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历史变迁,时空交错。让人思绪万千的,不只是既往历史的回响,更是现实世界起伏与动荡、失衡与调整带来的启迪和思考。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现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长期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经受冲击,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所未有地集体性崛起。美国评论家扎卡利亚用“其余国家的崛起”来定义今天的时代。
因“变”而生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也日益凸显。过去百年,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经济危机和“大萧条”,难以计数的地区战争和局部战争,都不断唤起人们对秩序与责任的思考与渴望。今天,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一些传统西方大国焦虑感加剧,地缘政治博弈明显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冲击全球治理体系;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处于阵痛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70年前,新中国成立于冷战格局初步形成之时;今天,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出当前国际体系纷繁变化背后的两条主线。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变局带来变数,变局蕴藏机遇,中国开启了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描绘各国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美好前景;“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份共同发展繁荣的方案。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前所未有地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正用“系统性影响”来审视中国的全球角色。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中国将成为怎样的全球性大国?10年前,这个问题或许不会有今天这样急迫”,“中国崛起是一个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它背后是世界的根本性转变”,“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理解这种变化”。
(二)
1955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关键时刻,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呼声,让一度陷入僵局的会议迎来共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从此走向世界。
60年后,从亚非大街走向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再现“历史性步行”,重温万隆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声音再次传递和平承诺。
和平,中国外交的鲜明底色。从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从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历史映照现实,历史昭示未来。巴黎和会上,弱国无外交点燃五四运动烈火,激发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亿万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和平稳定的局面。刻骨铭心的历史、难以计量的代价,让今日之中国格外珍视和平,也更加懂得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以和平的手段发展自己,以自己的发展维护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交辞令,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从历史到现实的深刻感悟,也是走向未来的庄严承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处理国家间关系,合作共赢是关键词。70年来,中国先后同179个国家建交,参与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建立110对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织越密。70年来,中国日益融入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维护国际安全,中国行动彰显担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派遣维和人员最多,被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穿梭外交、劝和促谈,中国始终为政治解决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奔走呼吁,为世界和平事业添砖加瓦。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赞叹:“在建设一个和平、人文与友好的世界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一系列问题,而中国将一直是联合国不可替代的伙伴。”
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方案标本兼治。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呼吁各方共同承担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发展的历史性责任。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将“一带一路”倡议称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构想,认为其更深刻的着眼点是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国家之间交流,防范纷争于未然,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保发展。
发展起来的中国让世人看到了和平力量的壮大,感受到友谊合作的温暖,也必将使更多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和平合作实现富强。
(三)
“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就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如此预言。
新中国起步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人民币。70年砥砺奋斗,今日之中国,一年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经济总量。
中国奇迹带给世界的“礼物”,不只体现于统计数据,更是关键时刻的积极担当和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世界经济大船驶出激流险滩注入比黄金更宝贵的信心和动力。今天,世界经济走到又一个转型时刻。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中国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动力与十足韧性,为世界经济降低波动、提升信心发挥的积极作用更加凸显。“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清楚的:一旦中国经济不再增长,世界就会陷入严峻的萧条期。”德国媒体的这一判断,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对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发展失衡等矛盾,中国以务实合作推动联动发展,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6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额和全球收入分别增长6.2%和2.9%。
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拉什曾详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中国特色发展合作模式:从基础设施入手解决发展难题,具有深刻改变沿线国家的社会运作方式和民众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意义;采用政府与企业结合有效模式,体现中国高度专业化的规划和实施能力;着眼长远效益;务实灵活推进项目建设;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干涉别国内政,使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强大生命力……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一个向世界敞开怀抱的中国,将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