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日记:跨越大洋的国际担当
——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海外维和纪事
■高冰 于航
北京时间2017年3月1日晚10时许,中国第19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34名官兵,结束了为期5个月的海外维和任务返回北京。至此,中国军队从2003年起连续14年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宣告结束。
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践行使命,载誉凯旋。以第27集团军某旅为主组建的维和运输分队,接力跑好赴利维和最后一棒,用车轮维系利比里亚战后重建的“生命补给线”,肩负起跨越大洋的国际担当。归国之际,笔者走近这支有着“济南第一团”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聆听他们海外维和的难忘经历。
出车800余次,运送物资6000余吨,捐赠、移交、整理各类资产9类39种11万余件——
跑好维和历史上“最后一棒”
“我见证了历史!”当卸下物资关上车箱板后,驾驶员刘振旺情不自禁回望联利团后勤保障基地营区,随后如释重负地驾车离开。
利比里亚当地时间2月13日14时,经过连续8小时奋战,我维和运输分队卸下15吨办公物资,完成联利团赋予的最后一项任务,这一刻,中国军队在利比里亚连续14年的维和任务划上了圆满句号。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12月23日《决议草案》,截至2017年2月28日,联利团军事人员裁撤434人,我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官兵全部结束任务回国。命令传来,运输分队官兵顿感压力山大,因为原计划9个月要完成的任务,一下子缩减到两个月完成,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负责物资统计的通信参谋刘彦涛算了这样一笔账,总共需要捐赠、移交、整理的各类资产多达9类39种11万余件,如果把完成时限压缩至两个月,那么每天至少需要工作12小时,往返运输10余次。
运输分队队长师帅说,除了完成物资统计交接,他们还要接受联利团战备核查。此项检查是联合国对出兵国政府提供装备是否满足维和任务要求而进行的综合评估,是联合国派驻到利比里亚各国维和部队军备实力的综合较量,关系国家形象声誉,意义重大。
为此,运输分队官兵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一次出车任务结束,车队返营已将近午夜12点,可仍然有很多官兵扎进学习室。“联利团战备核查特别精细,每一个方面都要想细想全。”正在研究多车同步入库方法的运输一组组长陆延平说,他们要在旗语和哨音指挥下,实现20辆车毫厘不差、分秒不误同步出入库。他说,小细节连着国家大形象,维和是崇高使命,必须以最高标准完成任务,展现出中国标准。
1月5日,战备核查正式开始,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发电机数质量、卫生防疫……9大类20项检查一次性过关,所有核查课目全优通过。见此情形,素以严厉著称的联利团核查组组长也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赞叹:“中国维和运输分队好样的!”
制定40余种应急预案,预制15种处突模型,有效化解50余个险情,安全行车26000多公里——
时刻绷紧“战备弦”
“嘟、嘟、嘟……”2016年10月1日,运输分队抵达利比里亚中国营区第3天,官兵便自主导调了一场应急处突演练。按照出国前预案,4支应急小组协同联动,抢占有利地形、构设火力、合力抓捕……
“环境陌生,未知情况多,只有时刻绷紧‘战备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运输分队队长师帅介绍,2017年是利比里亚结束内战的第14个年头,又恰逢该国总统大选,各政治派别集会频繁,必须提升安全防卫能力,履行好维和任务。
运输分队提升了安全风险评估等级,梳理出营区防火、防暴、抗核生化袭击等40余种应急预案;为每名官兵配发战备行动卡片,预制15种处突模型,确保遇有突发情况,官兵能够有效应对,快速处置;按照逐要素演练、逐编组合成、分阶段形成战斗力步骤,重点强化卫生自救、特种射击、防暴处突等实战能力。
得益于充分的战备演练,官兵外出执行任务遇有险情能够有效应对,处变不惊。一次,我6辆运输车外出运送联利团装备配件,行至郊区一处路段时,突然从道路两侧灌木丛里窜出20多名当地武装分子,企图抢夺运输物资。
事发突然,我方驾驶员和警卫仅18人。根据维和守则,我方不能首先使用武力。敌众我寡,情况危急。副分队长杜长路按照外出行动紧急预案,一面指挥官兵下车成战斗状态,用盾牌和身体形成“阻绝墙”,一面上报联利团请求支援。翻译张文博还通过扩音器申明我方立场,对不法分子进行呵斥。
“双方形成对峙,空气一下子凝固了!”战士武金元回忆时说,我方守卫严密,对方人数虽然占优,但始终无从下手,未能夺走一件物品。十几分钟后,武装分子眼见支援分队赶到,悻悻逃离现场。由于我方遵守联合国相关法令,处置得当,事后联利团对官兵良好的战斗素质给予高度评价。
据悉,运输分队执行任务期间,遇到类似险情多达50余个,但官兵均能沉着应对,有效化解,安全行车26000多公里。
出诊160余次、修缮房屋200余间、发放药品1000余种、捐助物资2000余件——
做和平友谊的传播者
2003年,利比里亚结束了长达13年的内战,进行大规模重建。但14年来,当地人生活、工业、卫生等环境条件仍待改善。官兵每每外出执行任务,总能看到沿路饥民。
2016年12月的一天,宣传干事邹存刚带车队外出运送一批紧急物资。在休息区进行食物补给时,官兵发现有民众躲在车后,其中还有衣不蔽体的孩子。从翻译口中得知,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邹存刚说,看到这些孩子,很让人心痛。官兵本能地将干粮分送给他们。拿到食物,孩子们兴高采烈,离别时还依依不舍围过来,拉住官兵衣角。从那以后,运输分队每次出车,都会额外准备一些食品,如果遇到饥民,就分给他们一些。
“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要以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于是,运输分队专门成立了“蓝盔爱心救助队”,定期开展义务巡诊、修缮房屋、发放慰问物资,对当地平民进行人道主义救援。
一天深夜,运输分队官兵完成任务返营时,看到营区门口聚集了几名民众。经了解,附近村里几名妇女在前几天干活时受了外伤,因为没有消炎药品,伤口已化脓感染,请求中国军队帮助。军医徐立彬顾不上疲惫,拎起药箱直奔村中。当晚天气闷热,蚊虫到处都是,徐立彬聚精会神逐个检查消炎。
只要当地民众有困难,维和官兵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2016年10月16日,利比里亚培恩机场附近居民区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接到救援请求后,中队长拉巴次仁带领一支16人小分队赶往现场。他们扛着水枪冲进民房,一边灭火,一边疏散转移群众。经过近两个小时奋力扑救,控制了火势,最大程度避免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5个月来,运输分队官兵在利比里亚出诊160余次,修缮房屋200余间,发放药品1000余种,捐助物资2000余件。临别之际,官兵收到了联利团最高指挥官萨利胡·乌巴司令的电子邮件,他对运输分队官兵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示肯定,感谢中国维和部队官兵的无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