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中找到属于未来的故事
■周晓博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张少波
30秒,放在平时,可能只是转眼间。
但那天舞台上的30秒,却足以让李志栋读懂一位英雄。
暴风雪中,李志栋奋力爬着,整个身子向前匍匐,一只手悬停在半空,另一只手紧紧拽着身后的战友,直到班长在雪中找到已经冻成一座冰雕的“他”。
这个只有30秒的场景,对李志栋来说异常漫长。“紧张、压抑甚至还有点害怕……”聚光灯打在脸上,李志栋的鼻尖冒了汗,手脚却冰凉。
“这,就是牺牲的感觉吗?”他想。
班长抱着他,哭着喊“他”的名字——“刘云阁”。
对于这个名字,李志栋一直都不陌生。刚到部队时,他就听过一个故事:20多年前,副班长刘云阁和新兵王继光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里,连续抢修通信线路19个小时,最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班长的眼泪,滴落在李志栋的脸颊,那一丝温热的触觉,让他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李志栋也哭了。他没想到,自己会哭,“仿佛我真的成了他!”
其实,刚接到饰演舞台剧中的英烈这个任务时,李志栋心里是没底的:“我努力在脑海里检索‘刘云阁’这个名字,感到的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陌生。”
只有走进英雄,才可能了解英雄。为了帮助大家深刻理解剧本,这场报告会的策划人、宣传科科长杨理带着参演官兵重新走进荣誉室和英雄生前所在连队,了解英雄和他背后那些故事——
深山密林中,海拔1457米的老爷岭,一年中有七八个月大雪封山。那时,每次巡线过后,战士的绑腿和大头鞋都冻在一起,脱不下来,只有把两脚放到凉水中,慢慢化开冰,才能轻轻地脱下鞋袜。老爷岭小组的很多官兵因为冻伤,落下了终身残疾……
随着对英雄的逐渐了解,大家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不仅是念几句台词,而是要将‘风雪老爷岭’精神传递给每位官兵。”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教育。走下舞台,李志栋回忆起这段经历,“刚开始,就那几句台词,我不是记错就是记漏。但真正了解刘云阁后,台词就好像刻在我脑海里。”
在这场“青春驻北疆·忠诚铸利剑”寻根之旅专题报告会上,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纪实录像、一个个鲜活故事,带给官兵的不只是感官上的冲击,更是“向思想更深处的漫溯”。
汇报结束,礼堂灯亮,一片沉寂,官兵大都红了眼圈。杨理欣慰地说:“汇报会如此‘走心’,就在于它超出了‘舞台’的意义,以部队的红色传统为主线,勾勒出一条通信兵的精神轨迹。”
“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故事,找到了,信仰就永恒;传承下来了,发展就永恒。”该旅政委刘志存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说,这次专题报告会,就是要让红色记忆得到生动复现,让红色传统“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