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盘点"部队光荣传统,一场"红色家底"的寻根之旅开启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蒋铭鑫 张少波 等责任编辑:王俊
2019-09-11 04:02

该旅在巡线路上组织“巡修线路小课堂”活动。 王希之、李 伟摄

精神光芒可以穿越时空,红色谱系必将发出新芽

“当兵就要当特种兵!通信兵连枪都摸不着,不是在机房值勤,就是上线路巡护,这算哪门子英雄?”

新兵王鹏深,当兵离家那天信誓旦旦地跟同学说:“我去部队,是要当‘兵王’的,像电影《战狼》里的吴京一样去战斗!”

进了营门没几天,王鹏深就开始闹情绪,嚷嚷着说自己当了个“假兵”。他还私下里反复跟战友念叨说“想回家”。

为了让红色传统更好地驻留在官兵心间,扎根在前沿一线,延伸到每个战位,该旅成立“寻根代表宣讲小组”,下连队、上线路,与官兵面对面交流寻根心得。

宣讲小组来到新兵团那天,王鹏深和600多名新战友坐在台下,听代表们讲述寻根路上的所见所闻。

时代英雄的画像,渐渐在脑海中描摹成形;通信兵精神的种子,渐渐在心里扎下根来。“听完老一辈通信兵坚守平凡、成就非凡的故事,我为自己的思想动摇感到惭愧!”报告会结束,王鹏深说。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更是点燃。”一场报告会,为王鹏深打开了一扇连通历史和未来的“门”。在新兵下连的结业考核中,王鹏深竟考出了全优的好成绩,成为战友们眼中的“小英雄”。

无形的传统,必须借助有形的载体来传承。一方面,该旅整理历史脉络、英烈人物、经典战例等历史资料5万多字,另一方面,他们还注重同步存史,跟进记载旅队强军兴军的重大实践。依托旅强军网,他们开设“寻根之旅”专题,展评各单位的纪实影像和体会文章,持续开展“晒晒我的寻根日记”活动,打造“永不关门”的教育课堂。

针对部队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他们还借助“六小”阵地平台,把教育平台拓展到每个点位……在这个旅,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形成强大的精神矩阵。

红色传统就像一张网,将单位发展史上各时代官兵连在一起,凝聚成强军力量。

夜幕降临,排长田雨露带着战士们返回营区,结束了一整天的线路整修任务。“早上五点半,我们就出发了。站里有100多公里线路位于原始森林。这给线路整修增加了难度。像这样‘两头不见明’的生活,已经持续将近一个月。”晚饭过后,田雨露没有休息。他带着几位骨干又开始研究第二天的整修方案。

思想认同度越高,践行自觉性越强。

凌晨两点,教导队的专业训练教室依然灯火通明。女兵许佳冰正在进行数据配置训练。今年,是她入伍的第11个年头。此前,她曾先后十几次在各类比武中摘金夺银,两次荣立三等功。但这次,许佳冰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没有报名参加自己最擅长的程控专业,而是要参加4个主战专业融合的综合比武,与男兵同台竞技,一比高低。

“只有精通多专业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不辜负通信兵的老前辈!”训练成绩比上次提高了5秒,许佳冰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一种品格,穿越时空,成为新时代官兵的一面镜子;一种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官兵的座右铭。

不声不响,旅机关营区的那两棵大柳树,枝杈直插云天,树冠格外浓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