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说70年|70年,“吃喝”已不是家庭支出大头

来源:新华社作者:于佳欣、岳文婷责任编辑:王俊
2019-09-10 15:06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于佳欣、岳文婷)“买供应糖半斤0.35元,一斤醋0.14元……”今年71岁的河北省涉县辽城乡西辽城村村民王益清,从20多岁起就有记账的习惯。积攒至今,5本厚厚的“家庭账本”,记录着全家人的收支,也浓缩了时代的变迁。

王益清说,1978年,他们两口子一年赚了248.93元,花掉248.56元,只剩0.37元。“光花在吃上面的钱,就占了六成。”

王益清说的六成,与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恩格尔系数”密切相关,即食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这一系数越低,往往意味着生活水平越高。

放进70年的刻度看,这个数字变化明显: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超过60%,农村的更高;到2018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8.4%。70年,降幅超过一半。

与此相呼应的是,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18年达到28228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

70年来,恩格尔系数降低的同时,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澎湃动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国人把更多钱花在吃以外,消费从物质层面的满足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享受。

如今,王益清家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比下降到5%,其他的支出项目却越来越丰富。在她的账本上,这些年有一项支出是固定的,那就是旅游。北京、西安、大连、桂林……账本上的风景“坐标”越来越多。

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住更大的房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追一部最新上映的电影、把更多汗水挥洒在健身房……如今,很多家庭的账单发生了变化,消费升级“看得见”“摸得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