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战斗力生成的科学路径
■许 炎 曾庆华
战斗力始终是军队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当战斗力中多个要素发生质变,并引发战斗力核心因素的变革——引起“杀伤力”质量、方向、规模、功能等改变时,就会产生新质战斗力。
创新科技和深化科技价值认知。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军事技术每一次突破,都是推动旧有作战力量体系逐步瓦解和新型作战力量体系逐步形成的动力。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的产生与新质战斗力的生成,有赖于对技术价值作用的科学理解和深度挖掘。今天,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正走入军事开发视野,一旦物化具化就能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战斗力。我们必须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以作战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技术探索,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增强素质和完善素质能力模型。当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推动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转变,大国的军事较量集中表现为新知识、新技术的较量。科技较量要求军人素质从“体能型”到“技能型”再到“智能型”的革命性提升。因此,军事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智能水平和技能高低等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只有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具备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主体的多维知识结构,才能熟练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驾驭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人才是引领新质战斗力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推手。
升级装备和搞好武器装备赋能。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科技创新是武器装备创新的基石,推动武器装备实现了从冷兵器、热兵器到信息化武器的跨越式发展,导致当代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新质战斗力是各种新型武器装备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作战能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井喷式”涌现,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已经走上战场。无人化武器装备被大量运用于实战,新质武器平台技术和智能弹药技术层出不穷,人的创新智能以科技结晶的方式,被极大地物化在高度智能化体系化武器装备之中,使传统意义上“人与武器最佳结合”的内涵有了质的飞跃。而网络攻防、电磁攻防与火力打击形态的实体攻防相叠加,使战争攻防作战机理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尤其是体系对抗的技术机理、武器弹药的杀伤机理、基于信息系统的攻防作战机理和信息赋能机理等,对于新质战斗力的生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重塑结构和优化主体形态功能。新质战斗力来源于战斗力要素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优化组合。作为新质战斗力的主体形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集综合感知、实时指控、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焦保障等五个系统于一体的整体作战能力,是通过信息系统的融合而形成的,而且每个作战系统对新质战斗力的贡献已不再是线性叠加关系。在五个系统能力中,综合感知是前提,犹如人的眼睛;实时指控是关键,犹如人的脑袋;精确打击是要害,犹如人的拳头;全维防护是基础,犹如人的自我防卫;聚焦保障则是关节,犹如人的能量补充。新质战斗力就是这五个系统高度融合而产生的以信息流为主导的融合型新质战斗力,要推进新质战斗力加速发展、一体发展。
拓展维域和多维领域的穿透跨越。作战空间是新质战斗力生成不可或缺的环境维域。从当今军事领域发展看,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使战场空间日益广域化和多维化,作战可以在物理域、心理域和认知域同时展开,跨域联合作战或全域一体作战,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伴随着无人化技术、空天技术、大数据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和脑科技等战略前沿技术的创新发展,战场不断从传统空间向新型领域拓展,太空、网络、深海和认知等新作战空间维域正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特别是随着科技发展,对同一空间内的作战目标实施攻击,有了越来越多的替代手段。“穿越”作战空间的边界实施跨域作战,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能力。跨域非对称作战,不仅有望避开自己的弱势领域,实现以优胜劣,还可以通过率先获得一域的作战效果,为其他域的行动“开辟通路”。
严格训练和创新教育训练模式。动态演进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规律,没有严格教育训练就没有新质战斗力。军事训练是军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基本路径,是军事斗争极其重要的直接准备,是推动军事变革和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基础,是把由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所形成的潜在战斗力转化为现实战斗力的基本途径,更是形成新质战斗力的核心环节。科技创新也为军队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训练手段,推动人与武器形成新的结合方式,尤其是当代科技创新推动人和武器两大要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与武器装备高度一体化,有效缩短了战斗力生成提高的周期。新质战斗力的形成、巩固和提高,必须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扭住网络信息体系这个抓手,通过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战争预实践,探索新质战斗力生成模式,增强打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