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遭遇“剧情反转”,竟因“敌情”没给全……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杨汝俊 李强强 李梦奇责任编辑:张思远
2019-08-13 17:13

本想合围包抄,反被“敌”伏击,新疆军区某团战术演练遭遇“剧情反转”——

这次“敌情”没给全……

■杨汝俊 李强强 李梦奇

盛夏时节,在新疆军区某团战术演练中,班组成员协同快速抵近目标区域。

吴建平摄

“遭‘敌’伏击?损伤60%?”面对导调组宣布的“败绩”,新疆军区某团八连连长赖呈祥站在阵地上,半天没回过神来。

咋回事呢——

时值盛夏,戈壁滩上,新疆军区某团一场以“步兵连山地进攻战斗”为背景的战术演练在滚滚热浪中展开。

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接“敌”运动……八连有效处置各种“敌”情,一路势如破竹。

“敌暗堡正向我前沿主力猛烈射击,前进受阻……”突破“敌”防御前沿后,导调组给八连出了一个新情况。

“一组在左,吸引‘敌’火力,二组、三组沿右侧土坡迂回前进,形成合围包抄,歼灭暗堡之敌!”

“消灭敌顽固火力点”是连战术训练中的“常事”,赖呈祥处置起来轻车熟路,迅速下达战斗口令。

谁知,二组、三组刚刚到位,就在赖呈祥以为能够“全歼”暗堡之敌时,突然遭遇“敌”伏击!一番激战过后,八连“伤亡”惨重,宣告此次进攻战斗“失败”。

原来,此次演练,团领导有意重点检验指挥员理解上级意图、分析判断情况,并根据现场敌情下达战斗命令、指挥战斗行动的水平。导调组在交战地域内设置了多种“敌情”,暗堡其实是“明枪”,埋伏起来的“暗箭”早已蓄势待发。只是在宣布情况时,导调组进行了“选择性屏蔽”,没把“敌情”给全……

“你们下达的情况里根本就没有敌人伏击!”赖呈祥无法接受这样的“败绩”,气冲冲地找到导调组理论。

“我们确实没告诉你们有敌人伏击,但谁能保证战场上没有?”负责导调的团作训股股长闫波反问道。

“为什么只知道看导调情况,不知道动用自己的侦察力量?”就在赖呈祥还想争辩时,团参谋长吴楠插了话,“真上了战场,可没人会告诉你所有的敌情,战场上的一切情况都要靠自己侦察、判断、处置。”

部队休整间隙,复盘检讨就地展开。大家这才发现,像八连一样吃了大亏的,并非个例:五连到达“敌”防御前沿时,导调组给出了“通路已经开辟”的情况,由于求胜心切,他们没有核实就放心通过,结果踩到了“地雷”;七连向进攻出发地线开进时,导调组宣布“敌机过顶”,连长第一时间命令全连就地伪装、遮盖发光物体,防“敌”侦察,谁知“敌机”竟然投下炸弹,没有借助地形地物掩护的官兵当场“阵亡”……

“原因何在?”吴楠要求大家逐个反思发言,分析查找原因。经验主义严重、行动筹划片面、战场“触觉”失灵……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许多“病根”被挖出。

“忽略了‘敌情背后的敌情’,说到底还是脑子没进入战场。”赖呈祥坦言,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吃一堑长一智,大家深刻认识到:指挥员作为作战行动的“大脑”,只有把“感官触觉”全部调动起来,才能不被表面“敌情”蒙蔽。

战场上不妨多些“草木皆兵”

■副团长 何 伟

古人说“草木皆兵”,往往是形容人因惊慌失措而顾虑多疑。然而在军人的思维里,它所反映的却是处处小心、谨慎敏感的“战场触觉”。

比如,听到一声鸟鸣,会联想到潜伏的哨兵;捡到一张碎纸片,会猜想敌人行军动态;看到一只波斯猫,会判断出敌军指挥所的位置……实战意识,首先应从培养“战场触觉”开始,它决定了我们能否发现隐匿于蛛丝马迹背后的敌情。

当前,部队练兵备战氛围日益浓厚,官兵思训谋战热情高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指挥员身子迈进了战场,但脑子、感官还没有真正进入战时状态。只有时刻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立起汗毛,不放过战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才能敏锐感知敌情,掌握主动。只有养成了灵敏的“战场触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军人才能变得更加警惕,嗅出更多的战场味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