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人民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丁晓春责任编辑:杨红
2019-08-06 09:22

坚守人民情怀

■丁晓春

●有怎样的情怀必然会有怎样的作为,一个人的作为就是情怀的外化与呈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里,人民是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本”,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守人民情怀。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政党,如同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如果说初心是动力所在,那么人民情怀就是动力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等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能鞠躬尽瘁、任劳任怨,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激发了他们献身党和人民事业的不竭动力。可以说,有怎样的情怀必然会有怎样的作为,一个人的作为就是情怀的外化与呈现。

人民情怀在与群众打成一片、体验群众疾苦中萌生。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自己对工农群众感情的变化时说:“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要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就必须放低身段、放下架子,与群众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训练场上“接上地气”“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在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中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时下在有些机关和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所以屡禁不绝,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立场等基本道理,而主要是随着条件的改善和职务的升迁,他们开始高高在上远离群众,继而淡漠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淡化了人民情怀。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英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深刻理解这一唯物史观中加深对人民的感情,坚守人民情怀。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身影,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我们党近百年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我们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同样,我军90多年的辉煌征程,也是无数官兵用流血牺牲、无私奉献、默默坚守赢得的。对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智慧和力量,除了深深敬畏,还需要感恩。唯有按照习主席所说的“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才能切实报答人民的恩情。

情感是相互的。带着情感服务,必然在服务中增进感情。因此,深入群众不但要身入,更需心至。服务群众不是为了完成某项指标,更不是为了作秀,而是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只有带着感情付出真情,才能切实体会到群众的难处,真正为群众着想,才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真正解决群众最实际、最关心的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把群众的事当成大事去抓,在与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接触中都贯注真情,倾注热忱,真正做到面对群众的困难不辞劳苦,全力而为、倾情而为,才能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心灵交融、情感交融的桥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情感是道德和价值的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感皈依。就情感、道德和价值三者的关系而言,情感是灵魂。因为没有情感认同,就不可能有道德认同和价值认同,更不可能有全心全意的躬身实践。

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情感自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终身课题。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深厚情感,不仅关乎我们的态度、方法和作风,更关乎我们的政治倾向,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判断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