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盛的“爱心计划”:28年助千余名学子圆上学梦
新华社记者谢樱
初见肖光盛,他穿着朴素,领着记者颤颤巍巍地爬上了通往他家的二层楼梯。很难想象,这双受过伤的腿,如何能支撑他90岁高龄还奔走在募捐路上。
28年来,通过拼车、挤公交,他的募捐足迹遍及100多个县市;他自掏腰包捐款16万余元,累计募集善款845.5万元,精准帮助1112名贫困学子、困难人士,自己却省吃俭用,舍不得下一顿馆子……
退休干部的“下半生轨迹”
老旧的房子,简陋的家具,泛黄的帮扶学生花名册整齐地装订着,墙壁上还贴满了肖光盛与受助学生们的合影。
肖老精神矍铄地讲述着每一个不幸的故事和每一个温暖的爱心善举,“有的人捐了钱连名字都不留,我只是为需要帮助和想奉献爱心的人牵个线而已。”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涟源市税务局的一名退休干部,肖光盛原本可以悠闲享受晚年,却因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自己下半生的人生轨迹。
1991年冬,退休后的肖光盛到一个偏远的山村看望一位农民朋友。老人的儿子不幸触电身亡,儿媳妇远走他乡下落不明,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相依为命,生活拮据交不起学费。肖光盛当即从身上掏出仅有的500元钱交给老人,“再苦不能苦了孩子教育。”
“还有这么多困难的人需要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要发动爱心人士一起行动。”肖光盛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用10年的时间,发动10万人献爱心,募捐100万元善款,帮扶100名急需帮助的人。
肖光盛联合发动了一些相熟的退休老干部,一起走上街头,奔走呼号。14岁的孤儿郭春花,因患白血病无钱医治,老人们共为郭春花募集善款11.6万余元;涟源市原国税局临时工吴正贤患上癌症,儿子吴业斌还在读小学。肖光盛不仅捐出2000元,还联系涟源市安平镇爱心企业家吴修治,请他资助吴业斌上学,直至大学毕业……
为了精准找到更多帮扶对象,他主动深入到涟源市20个乡镇近100个贫困村,挨村挨户摸底,将100多户急需帮助的病、残、孤等特困户一一造表登记。
然后,走机关、进企业、上街头、访爱心人士……28年来,肖光盛一年至少有300天奔波在募捐路上。
肖光盛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奉献爱的心。”
肖光盛的“赔本生意”
高考结束后的盛夏,是肖老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把几个月来辛苦收集的待帮扶对象资料整理好,穿上那套老旧的税务制服,肖老便带着贫困学子的期待走上了募捐之路。
“一天要跑长沙的8个爱心单位,先拼车过去,搭公交,再拼车回来。”在炎热的夏天,汗流浃背是常有的事。
爱心慈善平台一般都有“运营费用”,而肖老外出募捐是“赔本生意”,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打印费都靠自掏腰包。他从不在别人家里吃饭,为了省钱,常常一杯水、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能走路的尽量不搭车。
在肖光盛老伴刘穆桂看来,肖光盛对自己抠,对帮扶对象则出手“大方”。多年来,肖老已经累计捐出16万余元,肖光盛儿女们也先后资助3名单亲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爱心计划”没有止境
2005年,肖光盛喜圆第一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了11多万人,募捐了101.2万元,帮扶了108名急需救助的人。2009年,肖光盛又提前完成了自己的第二个“爱心十年计划”:发动了30多万人,募捐了300万元,帮扶了300名急需救助的人……
那一年,肖光盛已经80岁,面对亲友们苦心相劝“该休息了”,肖光盛意志坚定地说:“正是因为我已80岁了,光阴对我来说尤为珍贵,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1年4月,在从涟源市七星街镇土珠村调查回来的路上,肖老不幸摔伤右腿,导致骨折,不得不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伤筋动骨一百天,但肖老只在医院待了一个多月就拄着拐杖再次上路了,“等不了了,土珠村患上尿毒症的代课教师需要我。”
2014年5月,肖光盛的第三个“爱心十年计划”又提前超额完成。
如今,肖光盛已成为当地一张“慈善名片”,困难人士络绎不绝登门拜访,爱心单位对肖老几乎是“有求必应”。在肖光盛的感染下,许多干部、教师、职工、企业家和离退休老同志相继加入了这个温暖的“爱心团队”,一起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爱心大合唱”。
最让肖光盛开心的是,帮扶过的1051名贫困学生中,有517人上了大学,其中有380余名孤儿和特困学生;已培养出101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中有23名是孤儿和单亲儿;还有210名在校的大学生备考研究生。“看到他们成为国家的人才,我心里特别高兴!”
如今90岁的肖光盛又有了新目标:资助200名贫困生完成博士、硕士学业。“我虽年老,但心更红、志更坚、劲更足、经验更丰富,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停歇!”肖光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