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的李玉峰。郝宽虎 摄
他能看透生死,但生死却没看透他。
五年前,李玉峰带领33名战友从白山黑水到大漠戈壁驻训,在一场战斗中,他遭遇了死神的逼视——
斧头迎面飞来,燃烧瓶在身前爆炸,地上的火龙瞬间窜起……几米远处,零散躺在地上的燃气罐随时都有被暴徒引炸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际,李玉峰迅速出枪,“砰砰!”……暴徒瞬时毙命。
见过太多“穷凶极恶”,每次以命相搏的关头,李玉峰没时间考虑太多。在驻训的五千多小时里,不管经历多少生死一瞬,这位“特战猛虎”的刀从未卷刃。
入伍17年,武警黑龙江总队某支队特战大队大队长李玉峰是别人眼中的传奇。他曾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5次,当选第十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16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有他在,就有胜战的保障。
(一)
刚入伍的李玉峰。
兵之初,李玉峰并不“顺风”。
身体素质不好,协调性差,刚一入伍还在训练中受了伤,有人说他不是个当兵的“好苗子”。
可是李玉峰不信这个邪,他跟自己较上了劲儿。
大腿受伤,别人训练体能,他就做俯卧撑锻炼上肢力量;长跑不行,别人徒手跑5公里,他就穿沙背心负重跑;倒功僵硬,别人吃饭休息,他自己跑去训练场上加练。
哈尔滨的冬天,冷得可怕。雪地上的李玉峰一遍遍向前倒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手臂砸出的两道雪坑记录下他不服输的倔强。
翻过一座山,还是一座山。当兵第二年,他被选拔到素有“老虎突击队”之称的特勤中队。去中队报到第一天,李玉峰就出了丑。5公里摸底考核,他跑了19分钟。这是一个在普通中队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特勤中队,其他战友普遍在18分钟左右,班长王元平更是以16分30秒斩获第一名。除此之外,狙击、攀登等10多个特战科目他从未接触过,要赶上队伍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夜深人静时,李玉峰在微光条件下练习穿针引线、数头发丝、分五色豆,来提高精准射击能力;三九天,趴在雪地里据枪一动不动,全身冻得僵硬;三伏天,穿着厚厚的伪装服趴在草丛中,汗水湿透衣背;别人练2个小时,他就练4个小时,别人举枪吊一个水壶,他就吊两个……在这里,他还硬给自己穿上了茧子制成的“铁布衫”——
数九隆冬,他俯卧在雪地冰面上一动不动。为了提高据枪的稳定性,他坚持不带护肘。时间一长肘部就会磨破,皮肉粘连到衣服上,疼得钻心。破了又好,好了又破,时间一长,李玉峰习惯了伤口的反复,肘部留下的老茧成了特有的“专属枪支架”。
通过艰苦的训练,他的各项成绩都排在中队前列,练成了赫赫有名的“狙神”。
(二)
李玉峰和其他特战队员们在训练。郝宽虎 摄
李玉峰对自己“轴”,对队员们更“轴”。
每支战功赫赫的部队,都会有一名“魔鬼教头”。在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某支队特战大队,李玉峰不仅让敌人闻风丧胆,特战队员们一听要跟李玉峰一起训练,小腿肚子也会“转筋”。
他喜欢把训练安排在雷雨天、大雪天、刮风天,让人苦不堪言;将靶位放到荒郊野岭甚至是坟地里,还放出活禽来制造噪音进行干扰,让人怨声载道;每天要求练习上千次快速换弹匣,从7秒到4秒,再到2秒,让队员在每个0.1秒的提升中增加对枪支的熟悉程度,练到受伤也不停歇……
这样苛刻的要求,至少救过刘庆涛两次。
在某次对峙中,刘庆涛的子弹打光了,此时一名歹徒正高举砍刀向他扑来!他转身向后迂回,同时快速更换弹匣。回身瞬间,他果断扣动扳机,歹徒应声倒地,手里的砍刀“咣啷”一声砸落在脚下。若不是之前无数次快速换弹匣的经验,刘庆涛恐怕无法在千钧一发之际射出那颗救了自己的子弹。
第二次是在西部驻训期间,李玉峰要求刘庆涛和其他战友出勤时必须穿戴钢盔和钢制防弹衣。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放弃轻便的凯夫拉防弹服,而选择笨重的老式装具,穿上一会就起了一身痱子,队员们心里带着极大的抵触情绪。一天晚上,载着特战队员的巡逻车被酒驾车辆撞得在马路上翻了个翻,几名特战队员被撞得随车翻滚。同车驾驶员和其他巡逻队员有的严重骨折,刘庆涛等同组特战队员却只有轻微擦伤。从死神那里走了一遭,刘庆涛和同组队员们一回到基地,远远地看着李玉峰在院子里急得转圈,跑上前去一把抱着他哭起来,“队长,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今天要不是这钢盔和防弹衣护住了身体,我们几个就回不来了。”
(三)
李玉峰(左一)着眼实战需求组建科研攻关小组,研发出十余项创新成果。郝宽虎 摄
他是“发明家”中最好的狙击手,是狙击手中最好的“发明家”。
李玉峰1米73的个头,身材不魁梧,谈吐有点木讷,但他的身上有股难以想象的“钻劲儿”。
入伍前,李玉峰在烟台跟随师傅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入伍后,人体靶、遮光罩、背负式软管窥镜、手枪携行箱、简易单杠、可伸缩的狙击步枪脚架、不占用走廊空间的器材室防盗门……只要能提高训练成绩,他想尽一切办法升级装备。
有过实战经历的李玉峰深知,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如果不主动思战谋战,就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李玉峰还有一个“玻璃小本子”,记录了针对各种玻璃狙击的弹道偏离分析和调整参数。一次演练中,李玉峰发现玻璃对狙击精度影响很大,联想到黑龙江的建筑物基本都是夹层玻璃,他意识到玻璃狙击这个难题必须突破。
于是,他找到擅长狙击的老队长何杜民作为技术指导,花1000多元买来不同厚度、层数、材质、颜色的玻璃,在训练场树立起一道道玻璃墙,作为阻隔物质反复射击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反复研究,终于得出25种不同玻璃条件下狙击的弹道偏离分析和调整参数。此后,他的这本独家狙击秘笈迅速在全总队推广,成为特战官兵的“实战宝典”。
训练中的李玉峰。郝宽虎 摄
(四)
24个未接电话!躺在宿舍桌子上的手机焦急地闪了起来,电话那端是一个早已坐立难安的姑娘。
而此时的李玉峰,正带着队员在篮球场上放松神经,彼时的他们刚刚冒着生命危险处置了一场暴力事件。
当他回宿舍给对方回拨过去,刚说了“喂”,一声“哇”的哭音穿越电波打在了他心里。
电话那端的姑娘就是李玉峰的女朋友佟琳。
在看到网上关于男友所在地发生暴力事件的新闻后,佟琳的心掉到了冰窖里。一声又一声的“嘟——嘟——”让她仅剩的坚强无处安放,脑海里想象着所有“最坏的可能”。
终于,听到“峰哥”声音的那一刻,佟琳如释重负,眼泪夺眶而出。爱情经过战地考验,终迎来收获的果实, 2016年,李玉峰带着佟琳走进婚姻殿堂。
从军17载,相互“隐瞒”成了李玉峰家里最常见的事儿。
父亲从工地的脚手架下摔下,李玉峰不知道;
母亲罹患重病接受治疗,李玉峰不知道;
岳父突然摔倒,妻子一人背着岳父去医院看病,李玉峰也不知道……
同样的是,李玉峰与子弹交锋、与歹徒激战、与洪水斗争、与火魔过招……家人们也都不知道。
隐瞒的事有轻有重,为的只是彼此安心。
特战尖兵李玉峰。郝宽虎 摄
有人说,边防军人踏雪巡逻时最美,那是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度;
有人说林俊德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样子最美,那是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
也有人说,抢险救灾中那逆行的身影最美,那是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
李玉峰的美,是用不惧生死的血性屡历艰险,用枕戈待旦的姿态矢志胜战,用人民至上的大义担当忠诚。
在无数次抉择中,他看透了生死,但仍选择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