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产业——云南昭通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来源:新华网作者:陈颖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7-11 16:57

新华网昭通7月11日电(陈颖)云南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交汇处,96.4%为山区或半山区。这里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国家级贫困县有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当前,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这是一场硬仗,而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便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云南昭通便是其中之一。

为打好这场硬仗,昭通市因地制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业,大力发展苹果、天麻和方竹等高原特色农业。从2014年到2018年,昭通市贫困人口从184.37万下降到58.83万人,累计减贫人数125.54万人。

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云南昭通找到了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老产业+新技术 精准脱贫有“出路”

“卖了卖了,你们看到的这一千亩已经全部被东莞那边订走了。”笔者刚来到苹果园,就听见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党委书记马昌化兴奋地喊道。

与常见的苹果树不同,这里的苹果全部长在齐人高的矮株上,矮株由木桩固定好,呈列状分布。每一株苹果树的根部分布着黑色细管,固定时间进行滴灌。据介绍,这便是昭阳区引进的矮砧密植苹果种植技术。

图为昭通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苹果采购基地。该批果树于2017年3月种植,现已挂果。新华网 陈颖 摄

昭阳区纬度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苹果种植历史已有180年。然而,此前由于种植技术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昭阳苹果一直被认为是“好吃但难看的丑苹果、野苹果”,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增长。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昭阳区优化种植模式和技术,对老苹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并引进国内领先的苹果种植企业建立苹果示范园。

“我们这个矮化树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高品质。75%的营养都用来长果实了,”永丰镇海升现代苹果示范基地负责人李炳伟说,“其他特点包括产量高、收回成本快、省肥、省水、省地、省人工。”

据介绍,昭阳苹果种植三至四年后即可进入丰产期。丰产后亩产量能达到5.23吨,有力推动了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

笔者来到了其中一处苹果扶贫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约三万多亩,覆盖16个乡镇一万五千多户贫困户,共6万多贫困人口,由陕西海升集团和昭阳区农投公司合资组建的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

图为昭阳区五万亩苹果扶贫产业园。新华网 陈颖 摄

“大家看到的这个树是今年三月、四月刚种下去的,明年就可以挂果了,”马书记说道,“建档立卡户可以在果园里务工,同时公司股份的30%今后也将反哺给他们。”

据悉,贫困户的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费用、务工费用以及苹果丰产后的分红。土地流转费为每亩800元,果园务工平均工资为每天80元。此外,苹果丰产后,农户每年能获得约6%的资产收益。人均创收每月2500元左右。

明年,该产业园苹果种植面积将达到五万多亩,覆盖周边更多乡镇。目前,整个昭阳区苹果种植总面积已达50万亩。

“我们非常有信心,可以说是昂首阔步地迈入小康生活。”马书记表示。

新产业+原生态 脱贫致富开辟“特色路”

图为小草坝镇万亩竹产业种植示范区。新华网 陈颖 摄

彝良县小草坝镇位于昭通的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寒农业镇。以前这里的农户以种植玉米为主。

“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玉米的话,减去劳动力和其他成本后,每亩地只有34块钱的收入。改种竹子的话,每亩地的纯收入能达到1300到1500块钱。”小草坝镇党委书记董建华说,“竹子的生长周期有60年,且丰产以后收入稳定。”

图为彝良县小草坝镇党委书记董建华介绍方竹(笋用竹)种植情况。新华网 陈颖 摄

夏风阵阵,竹海声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成了小草坝竹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目前,小草坝镇有建档立卡户2723户,已脱贫2308户,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方竹。去年累积收益面积达4万亩,户均增收9098元。

除方竹外,小草坝镇村民还掌握了另一“法宝”——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

图为小草坝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示范基地。新华网 陈颖 摄

农户们先将天麻种子种在林地里,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种子发育成白头麻(俗称红嘴麻),农户们再将其移栽到另外的林地里,放入木材和蜜环菌以供给其营养生长繁殖,一年后新麻(俗称商品麻)长成,就可以进行采挖了。为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农户们可以在新种的竹林里,即竹林成林前5年,进行天麻育种。

图为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杨星明展示移栽后的天麻。新华网 陈颖 摄

在小草坝,建档立卡户每种植一亩天麻,政府补贴500元。接受技术培训后,还可享受200元的一次性奖补。

“现在小草坝已经实现了户均两亩半的天麻,七亩的竹笋,户均收入能达到每年3万元,”董书记笑着说,“冬天下着雪,家家户户都出来挖竹笋。采完竹笋,接着还可以种天麻。最高兴的是老百姓,老百姓高兴,我们就高兴。”

这就是彝良县小草坝镇的脱贫致富“特色路”。彝良县小草坝镇计划于今年彻底脱贫“摘帽”。

昭阳区和彝良县的脱贫工作是整个昭通脱贫攻坚战的缩影。去年,昭通“摘帽”贫困县2个。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33.58%降至12.49%。今年,昭通市将实现7个县区“摘帽”,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

引进新技术,升级老产业;融合原生态,开发新产业。昭通的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斩断了“穷根”,为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