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评论:用科学家精神助推科技强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凤波责任编辑:张思远
2019-06-28 13:23

用科学家精神助推科技强军

■张凤波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法规政策的形式鼓励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激励科学家群体勇攀科技高峰。

发展国防和军事科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付出了很大牺牲和奉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防工业基础异常薄弱的情况下,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创业、勇攀高峰,先后实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以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从而让中华民族的腰杆子硬了起来。

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一犯病就吃速效救心丸,吃了药马上投入工作,被外界称为“科研疯子”。7年间,黄大年带领400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我军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后,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还有多少时间,我好安排工作”。在去世的当天,林俊德依然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说,坚持带着氧气罩坐在床上整理资料……

科学家们这种心怀祖国、不怕牺牲、勇攀高峰的精神,让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国防和军事核心技术更是如此。国防和军事核心技术不同于一般领域的核心技术,它关系到军事力量的比拼,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从原子弹到核潜艇,从大型驱逐舰到国产航母,从歼-20到运-20……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诞生,是无数科学家用智慧、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科技创新是“研为看”还是“研为战”,考验着国防和军队科技工作者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面对的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非常境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国防和军事科技创新,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部队,不断提升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古人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广大国防和军队科技工作者应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担时代重任,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识和毅力,投身科技创新,为科技强军做出应有的贡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