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3日电(记者吴光于)3月30日发生在四川凉山木里的一场大火,夺去了30条鲜活的生命。年仅48岁的木里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达瓦长眠在他热爱的密林中。
在藏语里,“达瓦”是月亮的意思。4月2日的夜晚,木里的天空挂满繁星,却似乎不见月亮的踪影。但从杨达瓦生前同事、朋友的讲述中,这位藏族汉子的轮廓逐渐清晰。
“他永远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人”
“达瓦哥,一路走好!我们将怀念、继承和发扬您忘我工作、勇于担当的精神,守护好这片原始森林,守护好我们的家园……”4月2日,木里县林草局副局长刘兴林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话。
在他发出的照片中,杨瓦达和同事们在密林里席地而坐,吃着方便面,虽然有些疲倦,却面带微笑——那是三周前他们在野外勘察时留下的工作照。
当天,杨达瓦带着刘兴林和两位林勘院的技术人员,徒步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刘兴林和两个小伙子都走不动了,杨达瓦抢过他们带的东西,左肩背干粮,右肩背设备,走在了最前面……
“他永远都是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木里县司法局局长偏初翁杰与杨达瓦相识多年,记忆中的他总是事事冲在前。
今年2月10日,三桷桠乡发生森林火灾,杨达瓦带人前往火场,归来时已经是5天后,一双黄胶鞋连鞋底都磨穿了,脚也磨烂了。
刘兴林最后一次见杨达瓦是3月29日。他头一天连夜整理完生态扶贫的项目申报材料,早上8点半和杨达瓦一起讨论、修改。
“达瓦局长本来周日还要赶到西昌去开会,结果因为火灾耽误了。”3月31日晚上10点多,杨达瓦行色匆匆奔赴雅砻江镇的火场。
没有人料到,这一走,便是永别。
4月1日下午,得知杨达瓦牺牲的消息,刘兴林在办公室大哭一场。“木里森林面积广,这个季节火灾易发,没有想到这一次他一去不回。”
“他的恩,我永远无法再报答”
木里是四川森林蓄积量第一的县,蓄积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一。杨达瓦毕业于西昌林业技校,毕业后到木里县林业局(现更名为林草局)参加工作。此后,他的命运就与森林紧紧系在一起。
2008年,杨达瓦从县林业局调到麦日乡任武装部长。麦日乡是木里的森林大乡,森林防火任务非常繁重。从木里林草局专业扑火队队员李龙忠的讲述中,能窥见一些森林扑火工作的日常——每当起火,扑火队和当地的干部就要第一时间奔赴火场,在离火场约80米的地方砍出隔离带。隔离带有的长达几千米,宽度达到25至80米。执行完任务,大伙累得站着都能睡着。有一次,他们在火场上奋战了五天五夜,大火扑灭后跳到河沟里洗澡,把河沟都洗黑了。而当年的杨达瓦,在乡里分管森林防火工作,一有火情,就要和扑火队一起冲到前面。
因为工作出色,杨达瓦之后被调到李子坪乡任乡长。偏初翁杰说,自己还在担任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时候,每次和杨达瓦谈心谈话,都能感觉他给自己压了很重的担子。“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他责任心特别强。”
4月2日,李子坪乡白草坪村村支部书记何杨清在接受采访时数次哽咽。“昨天消息传到村上,老百姓哭成一片。”
“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这里的通组路。现在村里变化大了,我经常给他打电话想让他回来看看,可他太忙了。”何杨清说。
李子坪乡是一个彝族、藏族、蒙古族、苗族聚居的多民族乡。“达瓦乡长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不管是谁去找他,他都会站起身,没有半点官架子,客客气气的。”彝族村民何拉体说。
何拉体因为孩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中生活困难。杨达瓦在乡里工作的那些年,新农合的报销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他先后资助过何拉体好几千元。
“那时候他的工资一个月也就2000多,他的恩,我永远都没法再报答。”说到这,何拉体已经泣不成声。
无法再归来的“藏族家的好儿子”
2015年,杨达瓦调回了县林业局,担任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两年前因为工作出色,他被提拔为林业局局长。
“在大家的眼里,他就像一位大哥,从来不摆架子。”刘兴林说。
今年春节前,他们一起去慰问退休职工。“达瓦,我们藏族家的好儿子。”老人们都这样叫他。
刘兴林去年7月从四川省林草局下派到木里工作。“县城巴掌大的地方,连酒店都很难找,没想到我们4个下派干部一到,县局已经提前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处。达瓦局长太细心,细到连这么小的事情都想得那么周到。”
到木里工作9个月,刘兴林和几个单身汉若是下班后还留在办公室,总能看见杨达瓦的办公室亮着灯,他白天总在下乡,只有晚上可以处理文件。
有一次,杨达瓦和刘兴林正讨论着工作,杨达瓦妻子打来电话,商量送孩子去外地上学的事。刘兴林听见他说:“实在走不开啊,都这么大的小伙子了,让他自己去吧。”刘兴林劝他,孩子是第一次出远门,当父亲的应该尽尽责。“后来得知他向县里请了三天假,可是临到出发前,又因为工作下乡去了。”
他总是那么忙,过去,不管回家再晚,80多岁的老父亲总会坐在客厅里拨弄着念珠、转着经筒等他。而这一次,他再也等不到儿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