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掀"汉语热" 居民:终于不再为停电犯愁

来源:人民网作者:周翰博 张志文 陈尚文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06-14 08:40

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中心驱车向东北方向行驶大约10分钟,便来到了当地人人皆知的杜尚别2号热电厂。这座坐落在瓦尔佐布河右岸的现代化热电厂,不仅为首都老百姓送去了光明与温暖,更成为塔中两国友谊的象征。

杜尚别2号热电厂项目由中国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分为一期和二期两个阶段。2016年11月最后一台机组完成试运行,标志着项目提前半年竣工。

这一为杜尚别70多万居民解决供电、供热问题的工程,寄托着习近平主席的关怀与嘱托。2014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已经从技术员成长为厂长的莫罗德回忆起当年见到习近平主席的场景至今仍激动不已。他表示,正是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下,杜尚别才拥有了这座现代化热电厂,实现了塔电力能源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目标。

莫罗德的话并不夸张。今年49岁的塔尔比告诉记者,2016年以前,杜尚别大部分城区只有夜里供电。进入冬季情况更糟糕,日均供电时间甚至不足4小时,供热更无从谈起。“杜尚别2号热电厂建成后,我们终于不再为停电犯愁了。”

特变电工驻塔吉克斯坦办事处主任王健告诉记者,塔长期依靠水力发电,尽管水资源丰富,但主要的水力发电站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到了冬季枯水期,全国大面积限电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

“关键时刻是中国伸出了援手,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历史难题。”莫罗德告诉记者,2号热电厂建成投运后实现了年总发电量22亿度,完全填补了水电站的发电缺口,供热面积超过430万平方米。“杜尚别70%的居民可以在暖和的家里过冬了。”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重点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从建设到运营,始终遵循为老百姓造福的原则:工程建设时期,本地工人数量始终在1000人以上。热电厂正常运营后,塔方正式员工超过700人。算上保洁、厨师、安保等后勤人员,热电厂稳定提供约1000个就业岗位。

“热电厂就像一所大学,教会了我很多东西。”锅炉运行专工马林曾是塔吉克斯坦技术大学热能专业教师。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于俄罗斯名校,又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理论知识很丰富。2013年,马林选择来到2号热电厂工作。“中国帮我们建的这座热电厂水平一流,很多设备我只在前沿学科杂志上见过。到这里工作是最正确的选择。”

像马林这样在热电厂实现自身价值的塔吉克斯坦人还有很多。兼职翻译马伊苏娜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我现在已经是家里的顶梁柱,担起了养家的责任。汉语和中国让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据统计,2号热电厂累计培养本土技术员300多人,分批选派250名技术骨干到中国接受系统培训,为塔吉克斯坦储备了一大批掌握大型现代化电厂电力运行、设备维护的专家型一线工人,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塔吉克斯坦火电工业的摇篮”。

由特变电工援建的杜尚别101学校颇受当地家长青睐。“学校的硬件设施在整个塔吉克斯坦都是最好的。”校长古尔巴霍尔·娜斯丽季诺娃告诉记者,学校设有41间普通教室和11个多功能教室,可以用最现代化的设备开展各学科教学活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4000多册藏书,这样的规模在同等级别的学校中绝无仅有。”

此外,由特变电工援建的瓦尔佐布河大桥,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出行难题。“河对面住着很多亲戚朋友,以前过河只能走上游的铁索桥,绕行一趟不仅需要20多分钟,还很不安全。”一位住在河边的塔吉克斯坦小伙子拉着记者的手说:“感谢中国,感谢特变电工!”

杜尚别2号热电厂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更成为中塔两国共谋发展、共享繁荣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本报杜尚别6月13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