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初夏的青藏高原,依然寒气袭人。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汽车运输旅又一批新战士结束专业集训踏上征程。战士们豪迈的歌声伴着马达轰鸣,在“世界屋脊”汇成一曲令人热血沸腾、气概豪迈的强军乐章。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青藏兵站部运输车队驰骋在风雪青藏线上。邹小庆摄
“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初夏的青藏高原,依然寒气袭人。西藏军区青藏兵站部某汽车运输旅又一批新战士结束专业集训踏上征程。战士们豪迈的歌声伴着马达轰鸣,在“世界屋脊”汇成一曲令人热血沸腾、气概豪迈的强军乐章。
这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荣誉称号的英雄部队,常年奋战在雪域“天路”上。多年来,他们把部队建设中凝聚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灌注到强军文化建设中,持续激发着官兵扎根高原、履行使命、赤诚奉献的满腔热情。
一
闻名遐迩的4000里青藏线,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跨过江河,穿越雪峰,从西宁延伸到雄伟的布达拉宫;似一条洁白的哈达,承载关爱,表达深情,连接着内地与壮丽的雪域高原。
“我的生命因子,只有放在青藏线上才最活跃。”被中央军委授予“青藏高原模范干部”荣誉称号的该部原运输科科长张鼎全,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度严寒中,上百次带领车队翻越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即使患上肺癌后,他仍以透支生命的代价坚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最终把39岁的生命永远镌刻进雪山高原。
2018年11月,还是在这条生死青藏线上,某汽车运输旅士官张千千驾驶军车行驶至唐古拉山时,因严重高原反应引发急性脑水肿。昏迷之际他一边尽力控制着车速和方向,一边缓慢地拉好手刹停下车……经抢救苏醒后的张千千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车停稳了吗?”
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青藏兵站部上高原执勤60多年来历经6次重大调整改革,一代代官兵穿行生命禁区,闯过死亡地带,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孕育和锻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先后有44个集体、个人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记一等功,涌现出“青藏线上模范运输连”“高原红旗兵站”“红旗边防哨所”等先进集体,780多名官兵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红色基因要挖掘,精神“家谱”要续写。青藏兵站部将青藏线英烈事迹编印成册,请“老高原”到部队讲传统,组织“三个特别”精神报告团巡回演讲,编写《高原精神代代相传》等宣传书籍,编排《高原精神赞》等多场文艺节目,拍摄“问路世界屋脊”等10余部专题教育片……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已成为青藏线官兵的鲜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