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援潜救生船船长:指挥打捞4吨重直升机,轻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高立英 陈国全 张 淼 谭 浩 发布:2019-04-22 01:33:05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海军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长岛号”援潜救生船所到之处,亮出的是大国海军的实力与担当。李 唐摄

“老师,人为什么活着”

回到老家,父母首先会给马高峰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

红艳艳的辣椒末,在热油的刺激下,腾起一股辛香。一碗油泼面下肚,海上漂泊的漫长与紧张仿佛被瞬间带走,也将大家的记忆带回到40年前的关中平原。

1977年,“十年浩劫”刚刚结束。在中国广阔的大西北,真正温暖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这年深秋,渭河边的村庄里,一户姓马的人家添了个男娃。

儿时,马高峰很瘦弱。懂事的他,想替父母分担,却难以适应干农活的艰辛。

望着夏威夷珍珠港的落日,沐着海参崴的晨光,每当军旅生涯的重大时刻,马高峰都会习惯性想起母亲带着他割麦子的场景——

那天正午,太阳毒辣。母亲弓着背飞快挥动镰刀,马高峰顺着麦垄跟在后面,小腿上被麦茬刮得满是血印。突然,他的脚被划伤,钻心地疼。

马高峰扔下镰刀,跑到母亲跟前。母亲头也不抬,边割边说:“娃,吃得了苦,你才能走得更远。”

还记得,在一次生物课上,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提问。同学们谁也没有举手。

女同学周晓宁记得很清楚,沉寂很久后,班里话最少的马高峰站起来问:“老师,人为什么活着?”

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先生,先是怔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说:“问得好!说明你有了真正的思考。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最好的学生。”

人,为什么活着?马高峰用20年找到了答案——实现梦想。“为了梦想,人生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马高峰20岁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海。他忘不了第一次随军舰出海时一边狂吐、一边绘海图的情形。

初中时,马高峰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写出空灵的文字。上了高中,他的梦想是考进西北工业大学,上最好的航空系。当然,还要和自己青梅竹马的周晓宁一起。

人生的精彩,就在于意外。马高峰至今还记得填报高考志愿的那一天。表哥兴冲冲地跑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第一次在咱这里招生了!”

表哥是军事发烧友。1997年3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美国圣迭戈,人民海军第一次横跨太平洋、首次抵达美国本土。

对所有军事发烧友而言,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表哥极力鼓动马高峰:“试一试,提前录取,不收学费,还发津贴。”

最终,渭南考生马高峰,成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历史上首批20名陕西籍青年学员。

没有当成飞机设计师,也没有成为作家,马高峰从此以海为家。这,看似是个人命运的偶然,实则是大时代的必然。

温和也是一种力量

面相朴实厚道的马高峰谈不上雅,但带点“儒”。他爱读小说、写散文,金庸和余秋雨是他喜欢的作家。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马高峰曾把这句话抄在笔记上,作为座右铭。

马高峰刚当上船长时,有领导担心:他这“绵”性格,能不能管好这么大一艘船?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马高峰在指挥军舰时,口令从来不缓不急,虽然没有威风凛凛的气势,却能给全船官兵传递出胸有成竹的自信。

马高峰给人留下最个性的印象,是在甲板上打太极拳。他不仅自己练太极,还打算教船上的官兵们一起打。

“温和也是一种力量。”马高峰认为,与大海打交道,也需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在年轻的声呐兵刘立涛脑海里,船长马高峰的经典形象是这样的——烈日下,他握着一把敲锈锤,弯腰俯身,在前甲板轻轻敲击……

他那小心翼翼的神态,让刘立涛觉得,这个40多岁的男人,“不仅仅是在为舰艇除锈,更像是在忘我地打磨自己心爱的物品。”

“看到船长,就像看到我姨夫一样。”刘立涛说,小时候他的偶像是自己姨夫——一名敬业的好警察,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如今,他的偶像是马高峰。他对马高峰说:“船长,我希望,你的今天能成为我的明天。”

让马高峰最骄傲的是,船上这些年轻人“努力起来超乎你的想象。”

同行都喊马高峰叫“老马”。在他们心里,这声“老马”不仅仅是因为他姓马,更因为他身上那种老马拉车、埋头干事的状态。

1 2 3 4

责任编辑:王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