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前线》触发思想的引信,千万不要做戈尔洛夫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孙广远 曹慧民 王冠彪 邱彬洵 发布:2019-01-14 03:15:10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前线

——未列入故事的人物

■曹慧民

根据苏联话剧《前线》(柯涅楚克作、萧三译)改编

插图 朱 凡

把这头老牛刺出血来

米朗——戈尔洛夫之弟

米朗飞抵前线,这个飞机制造厂的总经理,此次空降总指挥部,并非为了密会他12年未见的胞兄。

“哎呀,你一点也没变,连头发也没有白,你看起来很好。”

戈尔洛夫打量着米朗,笑着说:“当兵的人,只有刺刀、子弹、炸弹片才能改变样子。你比我小7岁,可头发怎么都白了?”

“一切都是由于战争啊。在苏芬战争里,我头发变成灰色的,而这次——完全白了。”

两人的话题,像飞驰的过山车,在以往的岁月里跌宕,一下子落在了飞机上。

“应该骂你。飞机把我们害得好苦呀,你们造得太少,太少。”

“我们正在努力,你们很快就会得到新的装备。”

“你们少搞些什么速度吧,还是给我们多造一些飞机。瞧,人家德国人有多少飞机!”

“你不要唱这个老调了,我们某些军事战略家已经嚷了好几年,不断地喊道:‘给我们更多的飞机啊!速度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数量。’”

“哎呀,这话对呀。”

米朗“哼”了一声,反驳道:“假如我们继续听这些话, 那我们现在已经完了,德国人会把我们打得像鹌鹑一样。”

“可是,现在不管天空,地上,数量能战胜一切。它就是军事的本质、精神。这是当今最主要的东西。”

“苏沃洛夫说,不是以数量,而是以技能作战。质量——这才是大事情。”米朗还想说下去,一转念,不得不切入正题,低声说:“昨天德国人一架战斗机迷失了方向,落在你这了,一架新型的飞机。斯大林同志指示我赶到这儿来。”

“这事怎么没有人报告过我啊。”戈尔洛夫一脸茫然地拿起电话。

……

人们纷纷为戈尔洛夫敬酒。米朗端着酒杯,似乎觉得没有一个他想干杯的人,就悻悻走了出来。

不知什么时候,戈尔洛夫出现在他的面前,“怎么让我弟弟一个喝闷酒啊!”

“你等着吧,等你的客人离开,我好好给你洗个冷水澡。”米朗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笑容。

“小声点。你不是在家,你在这儿,前线。我只需发出命令,你就可以转眼间在禁闭室里。”戈尔洛夫打趣道。

“噢,你这个老家伙被宠坏了。”

这时,大家举着酒杯走出来。戈尔洛夫继续侃侃而谈:“一个军事领袖的核心是他的精神。如果他是勇敢的,大胆的,坚决的,那就没什么可吓倒他了,这种精神我们是绰绰有余的。对吗?”

“对!对!”众人应和,欢呼、鼓掌。

“不幸的是,我部下有些将领还没有掌握这个简单的事实。有纸上谈兵的书本战略家,空谈什么军事文化,我必须花很多时间纠正他们的脑筋。”

米朗像是回应他的话,又像另起一行:“我们确实还有许多无知的指挥官,他们对现代战争一无所知,这正是我们的不幸。只有勇敢,是不会为你赢得战争的,还要善于打仗,学习现代作战方法。”

“你们瞧,我弟弟也在谈论文化。在战争中什么是文化?假如战争就是雇主——我们这一行手艺是最好的,带文化的白手套是什么也干不了的。”

一场宴会,终于在欢声笑语中挨到了最后。人们向外走,走廊传来不绝于耳的赞叹:“真正的军事领袖!”

……

“总算走了。”米朗猛地关上门,戈尔洛夫不解地问:“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什么时候才会把所有的糊涂虫、拍马屁的、会钻营的、卑鄙的家伙统统从我们的土地上消灭。”

“呶,如果你愿意,就继续想吧!就像他们说的,那只印度火鸡就是因为低着头想了又想,瘟死的。”戈尔洛夫闷闷不乐地说。

“现在想已经太晚了。我们必须打破那些自以为是的无知者,然后马上用新的人才换掉他们,才能使我们的伟大事业不置于危险之中。”

米朗不得不向自己的兄弟宣战,虽然在这只呆两天,但他想,他会把这头老牛刺出血来。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马嘉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