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军队系统39名英模人物入围“最美奋斗者”评选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宋丽丽
2019-07-22 18:01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文书

事迹简介:

罗盛教,男,汉族,1931年4月出生,1949年11月入伍,湖南新化人,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正在练习投弹的他,为救跌进冰窟的朝鲜少年崔莹,因体力消耗殆尽英勇献身。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事迹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罗盛教报名参军,被送到湘西军政干校学习。1950年罗盛教被调到某部文书训练班学习,之后又被分配到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参加湘西剿匪斗争。

1951年,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当罗盛教踏上朝鲜的国土,看到遍地烧焦的房梁瓦砾时,捍卫和平的信念更加坚定。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请战友们千万不要在我这里停留!一定要继续前进,奋勇前进,矢志为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只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1952年1月2日,新年伊始,正是朝鲜半岛冰天雪地的时节。罗盛教一大早便来到附近的冰河边,准备练习投弹。就在这时,河面上突然传来几位朝鲜少年急促的哭喊声。原来,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时,一个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米多深的冰窟。罗盛教听不懂朝鲜语,但当他看到朝鲜少年的手势和破裂的冰面时,立即明白了一切。他一边奔向出事地点,一边脱下棉衣,全身脱得只剩下一身单衣,纵身跳进了冰冷彻骨的河水中。

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罗盛教沉着冷静,很快便摸索到了落水的那位朝鲜少年崔莹,并成功将他托出了水面。可是,由于冰窟窿边缘的冰面太薄,承受不了落水少年崔莹的体重,两人马上又跌落到水中。

他两次把落水少年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窿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的体力已消耗殆尽,身上的血液快冻结了,全身发紫,面色苍白,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但他仍顽强地再一次潜到水底,再一次找到孩子,用尽最后的气力,双脚踏着河底的碎石,用自己的头将落水少年崔莹顶出了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将崔莹抢救上岸。但是罗盛教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找到罗盛教的遗体后,朝鲜石田里人民异常悲痛,被营救再生的朝鲜少年崔莹更是痛哭不止。他们按照朝鲜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并将他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石田里人民委员会还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地牢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将军亲自为罗盛教烈士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