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一大批惠民举措落细落实。
一是稳定就业有序推进。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出台实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持续加强,援企稳岗力度加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深入实施。制定出台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指导意见,“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发布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正式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统一社保费征收管理机构工作稳步推进,社保费征收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超过9.42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超过13.44亿人。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进一步完善,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县级行政区全覆盖,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累计达152.6万人次。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实施试点稳步推进。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不断完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政策进一步健全。低保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全覆盖且保障水平持续提高。退役士兵就业安置进一步加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等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提高。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达626万套,公租房新增分配100万套,大中城市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培育。农村危房改造190万户。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加快构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实施,基本公共服务省级清单实现全覆盖。教育现代化推进、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体育普及、社会服务兜底五大公共服务工程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8.8%,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超过4%。“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稳妥推进,境外上市新药审评审批加快,进口抗癌药全部实现零关税,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疫苗药品安全问题加快解决。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预计达6.05张。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各类遗产资源保护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持续开展,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新增体育场地8.2万个。社会兜底保障加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惠及940万人,1164万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孤儿保障制度惠及39.8万孤儿,为全国残疾孤儿实施医疗康复。持续开展孕期优生优育服务,妇女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年末总人口达13.95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
总的来看,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引领、科学指导、成功实践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真抓实干的结果。
从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总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社会保障等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进一步改善,19个约束性指标中,18个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指标完成情况与全年目标存在差距。该指标2018年计划目标为下降5.2%,初步统计数为下降5.1%,低于计划目标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18年全国降水量下降使得地表水资源总量减少约800亿立方米,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农业从河流抽取的灌溉用水量增加;南水北调工程向华北地区进行生态补水,全国生态用水量较2017年有较大增加,综合因素使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低于全年目标0.1个百分点。
46个预期性指标中,44个指标运行情况符合或好于年度预期目标,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实际运行值与预期值存在一定差距。关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率,该指标2018年预期目标为“与2017年实际增速基本持平”,2017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4%,2018年末实际增长9.8%,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在对实体经济提供稳定融资支持的同时,主动采取了规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以及合理控制投向房地产、环评不达标企业、产能过剩等领域的资金和抑制资金脱实向虚、减少资金空转等措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率虽低于预期目标,但与名义GDP增长基本匹配。关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该指标2018年预期目标为“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8年GDP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企业利润有所下滑等影响,工资性收入等增长放缓,使得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目标。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虽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持续显现,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风险增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累积发酵,全球经济贸易增速趋缓。从国内形势看,一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需增长放缓,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难度加大。受居民增收困难较多、汽车等传统消费放缓等因素影响,消费稳定增长面临挑战。二是农业农村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仍待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三是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存在对民营企业惜贷压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的现象,能源、原材料、人工、用地等成本较高,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仍不充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仍不健全。四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制约仍待突破。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不多,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新动能仍然不足。部分地区能源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五是区域分化态势仍在持续。中西部一些地区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一些地区要素吸引力较弱,人才等优质要素资源外流比较严重,发展困难可能会增加。六是重点领域风险压力较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通过贸易、跨境资本流动、大宗商品市场等渠道,加大我国输入性风险,国内股市、债市、汇市、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七是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挑战。部分省份就业结构性矛盾显现,居民持续增收制约因素增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政策制定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适应程度问题;有的政策部门间统筹协调有待加强,有的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实效果不彰,有的专项规划和项目建设需要及时启动;有的地方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叠加传导;又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