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评:减税降费直击当前市场主体的痛点和难点,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这次减税降费规模大、措施实,能够增加企业税后利润,进而激发微观主体的市场活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经济发展强本固基。
就业: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评: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全球的就业大国,我国目前有着9亿多适龄劳动者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将“就业优先”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有助于“稳就业”,让民生更有质感。
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评:新能源汽车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限购、限行城市,需要鼓励、引导。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就是一种激励,能够稳定汽车消费,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同时,加快绿色产业发展。这也再次表明,负责任的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贡献“领头羊”。
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评:发展为本,交通先行。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在内的交通设施,既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又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铁路和公路水运投资,能够改善基础设施,为民生改善创造条件,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交通基础。当然,大规模投资也可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金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评: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期待多时的重大变革。当然,此举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弘扬创新精神、助力创新企业的重要措施,是落实创新驱动和科学技术强国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排。
精准脱贫: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
评:脱贫攻坚是硬骨头,如期脱贫是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决胜脱贫攻坚“集结号”,也将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筑牢根基。
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下降2%。
评:将排放量下降予以量化,体现了政府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信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既关系人民福祉也关乎民族未来。将排放量下降予以量化,也是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获得感的具体行动和要求,将释放出更多民生红利。
教育: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评: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超过1万亿元的支出安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强决心。同往年相比,不断增加的支出也反映了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不断努力。
医疗: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
评:医疗是最直接的民生,提高报销比例是政府送出的“民生大礼包”。一些患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往往高达数万、数十万元,“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让贫困群众感叹“得不起病”。比例提高10%,能够减轻很多群众的医疗负担,纾解“看病贵”问题。
提速降费: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
评:移动网络流量资费贵为人们所诟病,转网就得换号也让很多人们甚为苦恼。降费并实行“携号转网”,就遵循了问题导向,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开放: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
评: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开放步伐,已经将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措施减少近三分之二,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将为外资进入中国创造条件,凸显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断开放的中国,将让世界享受到更多的发展红利。
协调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助于打破基建、交通等硬件屏障,并软化制度壁垒,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长三角地铁全国率先实现互联互通,也将释放更多民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