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特别的周岁礼物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于海涛 徐倩文 陈露责任编辑:杨红
2019-10-29 13:34

一份特别的周岁礼物

■于海涛 徐倩文 陈露

凌晨两点钟,清脆的哨声划破天际。张成军此时却没有丝毫困意。

这一天,他盼了太久。经过无数次汗水的洗礼,张成军有了站在阅兵场上的机会。

出发前,张成军照着镜子整理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对着镜子旁的全家福傻笑起来。同寝室的人都能理解这种幸福,但没人知道,今天也是张成军儿子一周岁的生日。

春去秋来,已经有半年没能摸摸儿子的小手,亲吻儿子的额头,今天这个日子,张成军心里自然想念得发慌。

坐在驶向天安门广场的客车上,张成军闭上双眼,仿佛看到妻子抱着儿子守在电视机前的画面……

2009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从小就对“神秘”军营充满幻想的张成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军校,开始了“一道杠”的青春。去年年底,他自愿成为全军第一批军改文职人员。“从‘橄榄绿’到‘孔雀蓝’,只不过换了件衣裳,身份在变,职责不变,红色基因不会变。”这是张成军的心声。

今年,张成军受聘到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担任大队参谋一职,可没想到凳子还没坐热,就接到组织的委托:是否有意愿代表大学去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担任阅兵任务,是每名军人梦寐以求的事,张成军跃跃欲试。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张成军犹豫了:母亲年迈体弱,儿子刚出生不久,自己一走,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将全部落在妻子肩上,他放不下也舍不得。当张成军将这件事向妻子交代后,妻子的语气很坚定:“去吧,这是多么光荣的任务啊!家里有我你放心。以后儿子长大了,也会为自己的爸爸曾参加过阅兵而骄傲。”领导的青睐、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张成军走向阅兵场的第一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背上行囊的那一刻,张成军就知道这将是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对于阅兵“魔鬼”式的训练他早有耳闻。

“在训练场,每天在你耳边回荡的都是阅兵曲,宿舍走廊里是75厘米的线,只要出宿舍门,每步都要踩好乐点、跨准距离。”张成军回想起训练的时光,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我们眼中训练的极限,只是别人训练的起点。”缺下的功课他们要用更多的训练弥补。“向汗水要动作,向时间要动作。”这是张成军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北京的夏季,地表最高温度达四五十摄氏度,脚底板都是烫的,但只要听到集合哨响起,张成军总会率先冲到训练场。步入训练场没多久,衣服就已经湿透,哪管什么汗水流进眼睛,蚊虫叮咬身体,只要站在队列里就不能有多余的动作。

出操一身汗,收操一身汗,等到汗水蒸发,衣服上留下一层盐渍,这是训练场上最真实的写照。每次最累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家人的脸庞,然后身体里就会流淌出源源不断的力量。每天走3万余步,相当于20多公里,摆臂上万次,军姿2小时不倒,眼睛40秒不眨……他多次被表扬,因为他是最卖力的那一个。

长期高负荷的训练让张成军的身体吃不消了,一次训练让张成军的右小腿再也支撑不住了,后被确诊为肌肉疲劳性拉伤,唯一的恢复方式就是静养。一周、两周,小腿肿得越来越大,躺在床上,一股胀痛感直钻心头,他彻夜难眠。而此时,母亲生病的消息又传到张成军的耳中,身体的折磨伴着精神的压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想大哭一场。在一场场“思想风暴”后,张成军冷静下来:从最初的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流下的汗水无法估量,眼看着要站在阅兵场上,这样放弃,他做不到。每天晚上,张成军通过喷药来缓解疼痛,一两天就要用完一瓶,但实际上这只起到心里安慰的作用。妻子和儿子是张成军留在这里的动力。每逢周末,与家人视频通话,听着妻子温柔的叮嘱,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张成军觉得幸福满满。

踢坏两双皮鞋,体重减轻26斤,一路坚持,张成军挺了下来。“人呐,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张成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了文职人员的责任担当。他因表现突出被评为“精武训练尖兵”,还带着3本荣誉证书和2个勋章返程。

飞机起飞了,张成军朝着天安门的方向敬礼,将这段经历融进他的生命里。他低头摸了摸奖章,这不仅是给组织的答复,也是他送给儿子的一周岁礼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