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父子同台受阅
“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中国军网记者 王旭 冯霞 通讯员 唐向林
再次站在阅兵训练场,靖永起的内心一如10年前一样激动。10年,两次受阅。靖永起觉得,这是他32年飞行事业中最激动自豪的事。
△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的合影。
有他在,就好像有了一层安全的保障
作为一名空中机械师,靖永起负责管理操控飞机上的各种系统仪表。狭窄的机舱内,他的座位就在飞行员的侧后方。头顶是密密麻麻的各式按钮,眼前是闪烁着各项参数的显示屏。飞机起飞前,他必须检查好这里的一切,“要把它们都接通调试到最合适的状态”。
这是一项需要极致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大到整体外观,小到一颗螺丝钉,甚至有时需要对一个零部件反复检查十几遍。即使有着丰富的经验,靖永起却“从不敢据经验去下定论,每次遇见的都有可能是新状况” 。
“它也像人一样,有脾气。”靖永起拍拍飞机,笑着说。
尽管已经和维护的战机打了十几年交道,但他仍不敢怠慢这位“老朋友”。
一次训练过程中,机组发现油门使用存在异常。靖永起和战友迅速展开排查。把零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一段一段仔细查看。
从太阳还未升起就进外场,到霞光褪去最后一抹红晕,他们的身影重叠在飞机的倒影中,也成了飞机的一部分。
“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不敢有一丝懈怠。” 靖永起说。
同机组的战友都很清楚靖永起的脾气,这位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大哥,只要涉及到飞行,就会变得很严肃,甚至可以说很苛刻。
彭磊是靖永起的徒弟,他还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在一次维修中,他用左手去拧一个螺丝,“啪”的一声,靖永起的手就落了下来,“错了,右手!”尽管当时并不明白一颗螺丝用左手拧还是右手拧有什么不同,但彭磊还是赶紧归正了动作。他明白,师傅的话是正确的。
私下里,彭磊和战友们会亲切地称呼靖永起为“老大”。这不仅是对靖永起本领过硬的肯定,更是一种源于心底的信任。靖永起就像一块定心石,有他在,就好像多了一层安全的保障。用彭磊的话来说,就是“心踏实得很” 。
那天深夜11点,飞机嘶吼的发动机终于停了下来。“试车结束,一切正常,可以飞行。”
坐在机舱内的靖永起盯着每一块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他知道,一切都已达到最佳状态。
这只是靖永起三十多年军旅生涯中的普通一天。
“现在方便很多了,需要什么零件,当天的航班就能送到。10年前,维护一架飞机可不容易呢,一个零件可能要等好几天。”作为第一代预警机机务人,靖永起见证了我军预警机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大发展的巨变。
△休息间隙,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探讨工作上的问题。
父子同上阅兵场,“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靖永起的儿子靖相军也是一名军人,此次阅兵,靖相军作为场站汽车连连长将与父亲一同保障飞机受阅。“虽然家里辛苦了一些,但都非常支持。”靖永起说。
当听到单位要执行参阅任务时,靖相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书。
追随父亲的脚步,对靖相军而言绝不是热血冲头,10年前的那份骄傲与自豪,此刻仍澎湃在他的心中——
10年前,正在读高三的靖相军在为备战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但这是似乎只属于他和母亲的战场。从小到大,父亲一直都是缺席的。
昏黄的灯光拉长了他伏案的身影,窗外浓浓的夜色像心中的结一样深沉。他不明白,在父亲的眼里,那个飞机为什么比儿子高考还重要。
而在千里之外的阅兵训练场,靖永起正猫在闷热的机舱内调试着每一个仪表,他必须要把飞机的“每一个点位检查到,每一个部位看到,每一个点门摸到”。
彼时的靖永起刚刚改装某预警机,被选派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任务重,责任大。此刻想起,靖永起还记得,“那会儿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儿”。
那个炎热的夏天,靖永起白天钻机舱,熟悉各种按钮和仪表,晚上背专业书,牢记各种指标和数据。汗水顺着额头流下,他还没来得及擦就已经流进了眼睛,只留下一丝酸涩。
国庆60周年阅兵当天,靖永起乘着自己维护的战鹰飞越天安门,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虽然只来得及“往下看一眼”,但这一眼看到的风景,已成为靖永起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忆。“当时太激动了,”靖永起回忆说,“那一刻,真的是热泪盈眶。”
而刚刚跨入军校大门的靖相军,此时正和同学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当看到父亲保障的战机飞过,靖相军心里满是自豪。
那一刻,他理解了父亲的“缺席”,更懂得了使命与光荣。“当时就想,将来一定要像父亲那样,走上阅兵场。”
光阴1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父子二人同上阅兵场,一个在空中为飞机提供装备保障,一个在地面提供后勤保障。虽不曾对儿子说些什么,但靖永起打心底里高兴,“这是属于军人的最大荣耀!”
△靖永起与儿子靖相军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