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与老伴孙玉兰在超市买菜。 朱 勇摄
年逾耄耋的张富清心里有一个信念:我要站起来,我不能倒下
2018年12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采集退役军人信息。
这天,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回家对父亲说,县里正在对退伍军人开展登记。张富清听后,沉默半天,问:“一定要采集吗?”
“当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退伍军人的关怀。”
“那好吧,就按党的指示办。”张富清说,“柜子上面有一个棕色的皮箱,你把它拿下来”。
当天下午,张健全带着父亲的皮箱来到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皮箱里是3枚奖章、1份西北野战军报功书、1本立功证书。立功证书上,一行钢笔字写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中舍生忘死,荣获西北野战军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报功书这样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负责信息录入的工作人员聂海波被其中一枚“人民功臣”奖章震惊了,他深知这枚奖章的分量。聂海波没有想到,在偏僻的来凤县城会有一位为共和国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民功臣,却甘愿平凡,沉默了六十多年,真的是一个传奇英雄。
英雄也是凡人,也要承受人世间种种艰辛。
每天清晨,孙玉兰给张富清和大女儿每人煮一碗清水面,大女儿给父母各泡一碗油茶汤。早饭过后,三人一起下楼,穿过马路,父亲居中,手扶四轮支撑架,母亲居左,手挽丈夫,大女儿在右,紧倚父亲。衰老的身影,蹒跚而行,去距离家不到500米的超市闲逛,采买一天三口人的蔬菜、水果和副食品。这样的日子,已经循环往复了许多年。
张富清的大女儿叫张建珍,从小是个乖巧的孩子。这是张富清和孙玉兰的第一个女儿,他们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呵护备至。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建珍上小学三年级那年,突发高烧,烧到42摄氏度。当时,张富清正在外出检查商贸、粮油的路上,家里只有孙玉兰一个人。两天后,张富清回到家,女儿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命保住了,但留下了永远的后遗症。聪慧可爱的女儿变得痴痴傻傻,经常犯病,癔症一发作就瘫倒在地,口吐白沫,牙齿紧闭,须赶紧用一根筷子撬开牙齿,令其咬住,不伤舌头。身为父亲的张富清面对病床之上的女儿,愧疚的泪水汩汩而下。后来,张富清想尽一切办法,替女儿求医问药,皆以失望告终。妻子孙玉兰安慰他,认命吧!只要咱俩不死,咱就养着她。
那是2012年夏天,张富清的左腿脓肿发炎,疼痛难挨,流出黄黄的脓液,人也开始发烧。儿子张建国、张健全立即将老人送到医院就诊。经长期观察病情,专家会诊给出的治疗意见是截肢。孩子们商议之后,告诉父亲:“不截肢会有生命危险,截肢就还会有生存的机会。”
“我同意截肢。”张富清没有一丝犹豫。
手术后第七天,伤口还没有愈合,张富清便下地,用独腿练习行走。不久接驳义肢,他住进义肢厂里。石膏打模取样,义肢做好了,在护士和家人们的帮助下,张富清套上义肢站起来。新长出的嫩肉在接驳腔里摩擦,剧烈的疼痛袭来,汗水瞬间湿透了张富清的衣衫。他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坚持着、忍耐着。年逾耄耋的张富清心里有一个信念:我要站起来,我不能倒下!
在武汉住了两个多月院,劫后余生的张富清回家了。回到家后的第二天,张富清就开始锻炼站起来。每天清晨,他戴上10多斤的义肢练习行走。新生的嫩肉一次次被磨破,血水透过裤子渗出来。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头撞在卧室的墙上,血溅墙角,包扎一下,张富清接着走。义肢太硬,硌得新长的嫩肉伤痕暴裂,流血,结痂,再流血,他用手一摸,痛到钻心。到了第八个月,张富清终于可以正常行走了。他站起来的第一天,就像以前一样进厨房忙活开了,给老妻和女儿做了一碗他最擅长的刀削面,将厨房灶台擦拭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妻子和孩子们心中,张富清永远是座屹立不倒的大山。
张富清的故事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扬,消息传到他的老部队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部队很快就与来凤县武装部取得联系。
今年3月,来凤县武装部为张富清准备了一套老军装。看着熟悉的“解放黄”,老人难掩激动心情。他换上老军装,戴上军帽,从容熟练地整理军容。一会,老部队的年轻军人来看望他,向他敬礼。一条独腿支撑的张富清站起来,“唰”地回敬了一个军礼。这是一名老兵饱含深情、凝聚无数荣光的军礼,也是一名党员展示给时代的英姿——永远挺立的军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