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兵张富清的军礼:一名党员展示给时代的英姿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徐剑 发布:2019-07-02 02:04:3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张富清年轻时的军装照。张富清家人提供

张富清因工作调整离开的那天早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翻山越岭赶来送他

张富清回了一次老家,这是他自1945年离开后第一次回来。那一年,二哥作为家里唯一的壮劳力,被国民党抓走当了壮丁。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了二哥,后来成了国民党部队的挑夫、伙夫、马夫。当他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后,没有选择领银元回家,而是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9年过去了,小脚母亲康健,二哥已经娶妻生子,30岁的张富清却还没有成家。家乡一个叫孙玉兰的妇女主任仰慕英雄,在媒婆的言说之下,愿与张富清共结秦晋之好。

那时的张富清已经做出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那一年,他和妻子坐船逆水而上,前往湖北恩施来凤县。张富清被分配到城关镇担任粮管所所长。来凤是生产贡米之地,这里出产的大米品质特别好。粮管所负责向城里人供米,要用水磨碾米,生产的过程中米就会分细米、粗米和糙米。一天,一个干部来买米,找到张富清,说要买细米。张富清说,大家买的都是糙米。那干部说,细米好吃,口感好。张富清一听,心里动了一下。他把目光投向窗外,排队买粮的群众用口袋装着糙米,他觉得自己可以为百姓做点实事。年底,他买回两台打米机,让县城居民吃上了精米。

1959年,35岁的张富清在恩施地委党校学习两年后,被派往三胡区担任副区长。他二话不说,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就上任去了。这个时候,张富清突然接到一封从老家陕西洋县发来的电报:母病,盼归。但山高路遥,这里与老家远隔千里,交通不便,来回往返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当时,区里办了一个财贸系统的培训班,他负责,实在走不开。思忖良久,张富清决定留下来,他东拼西凑借了200块钱寄回老家,附上一封长信,劝慰母亲安心治病,并一再保证等忙完这一阵子就回家看望她老人家。过了没多久,老家的电报又来了,告诉他:母亲走了。那一晚,张富清向着家乡的方向长跪不起。他内疚啊,生他、养他、教他的小脚母亲走了,作为儿子,不但没有床前尽孝,就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张富清嚎啕大哭,向着老家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文革”期间,张富清的生活工作也受到影响。一家人从三胡区委大院搬出来,挤在一个四面漏风、摇摇欲坠的小木房里,旁边是个铁匠铺。张富清被扣发工资,只有基本的生活费,一个月只有23斤半的粮食供应。

不久,张富清再一次被下放,这次是一个更加偏远的小村庄。他白天做苦工,夜里就睡在牛圈上方,木板上垫一层薄薄的稻草,与跳蚤、臭虫、蚊子睡在一起。一次,妻子孙玉兰让儿子去给他送衣服。儿子走了一天,终于到了父亲下放的地方。天黑了,儿子只能住在那里等第二天再回家。回到家里,儿子边哭边将父亲的境遇告诉妈妈,孙玉兰心疼得直掉眼泪。儿子一边抽泣一边转述张富清对家人的叮嘱:日子不会一直这样的,一定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党,相信国家。

1975年,51岁的张富清恢复工作,调往酉水上游古镇卯洞公社任副主任。年过半百的张富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乡亲们修路、开荒植树、办畜牧场,他要把丢失的十年找回来。以前卯洞公社的高洞管理区(现高洞村)没有公路,只有一条修了近十年却未曾修好的路基,那是高洞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张富清带领施工队伍沿着酉水的支流,步行来到了指挥部,和民工一起吃住在悬崖峭壁之上,同吃同住同劳动。修路中遇到很多难题,张富清与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开山放炮,和大家一起手挖肩抬。两年多的时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使高洞终于通了公路。四年后,张富清因工作调整离开的那天早上,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翻山越岭赶来送他,这是人民群众给予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的最高礼遇。

1979年,张富清被调回到来凤县城,先后担任县外贸局副局长、建设银行来凤支行主持工作的副行长,直到光荣离休。

1 2 3

责任编辑:杨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