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权才能更好促进落实
■赵振鸿
●领导干部懂得放权,既是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是一种为官用权的品德和修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到统揽不包揽、放手不甩手、大度不失度,一切以有利于工作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名团级单位军事主官坦言,自己刚刚上任时,干事热情高涨,不管大事小事、难事易事总是放心不下,喜欢大包大揽、一竿子插到底。结果,工作却没什么大的起色,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效不成正比。为此,他曾感到迷茫:自己这么费心费力抓工作,怎么会事与愿违?后来,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帮助他深刻分析原因:领导有领导的职责,部属有部属的任务,领导干部要懂得适度放权。如此才能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激发部属的创造性,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他听后细细琢磨觉得有理,重新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工作很快就干得有声有色。
习主席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个单位如何才能抓好工作落实?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大有学问。任何一项事业、一项工作,都需要“集众志、汇众智、聚众力”。抓好工作落实,重要的是要懂得调动部属、相信部属、依靠部属,切实尊重和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此方能“弹”好钢琴,统好大局,把好方向,促进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放权,从本质上说也是贯彻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要求。唯有摆脱“家长制”“一言堂”的狭隘思想束缚,走出事务主义、事必躬亲的“怪圈”,才能真正把下属推向各项工作一线“挑大梁”“唱主角”,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从而走好单位各个岗位的“车马炮”,盘活部队全面建设“一盘棋”。
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是一名领导干部成熟的表现。领导干部应多一些对全局性工作的战略谋划,少一些对鸡毛蒜皮的指指点点,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划单位的全面建设。俗话说,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子。领导干部个人能力再强,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工作上不懂得放权,必然会顾此失彼,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可能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放权绝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领导干部需要一双慧眼,把握工作性质、难度、重点等因素,挑选合适的人去做,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每名下属的聪明才智、水平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威名大震。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兵后,毛泽东明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司令在位的情况下,把战役指挥权交给副司令,这不仅在我军历史上是唯一的,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罕见。粟裕果然不辱使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工作中由于每名部属在经历、阅历、性格等方面不尽相同,领导干部在放权时就要因人而异、分别待之,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的下属工作能力、事业心责任心都很强,对自己岗位工作驾轻就熟,属于群众眼中的“放心人”,对他们应该大胆放权;而有的下属是“老黄牛”式的,虽然没有某方面特别突出的能力,但为人忠诚老实、干事勤勤恳恳,对他们就应该适度放权;还有的年轻下属,工作劲头足、热情高,但是缺乏经验阅历,对他们就应该慎重放权。
当然,放权不是弃权,领导干部对自己应尽的职责,决不能推给下级,同时,放权也不是放任,要把权力的“风筝绳”适度地攥在手里,合理放权给下属,既让他们有充足的权力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又要做好必要的统筹协调和纠偏正向。当发现情况变化已经超出部属的权限时,就要及时指导帮助下属来完成任务。尤其是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该过问的还是要过问,该操心的还是要操心,推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凡事领导干部都需要辩证地看,既不能当“甩手掌柜”,更不能“垂帘听政”,表面权力下放、大胆使用人才,内心实则“一百个不放心”,或者对下级指手划脚,甚至越俎代庖,直接干预、处理下级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任务来临,领导干部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分配工作拿捏好分寸,让官兵感到作为领导既能把大向,又能接地气,方可上下同欲、齐心协力推动工作高效落实。
领导干部懂得放权,既是一种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是一种为官用权的品德和修养。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做到统揽不包揽、放手不甩手、大度不失度,一切以有利于工作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武警青海总队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