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7月,到新藏线旅行的游客络绎不绝,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就来一次,为了让游客一路安全畅通,何剑波和战友们更加忙碌着在海拔4969米的麻扎达坂修补路面。再过3个月,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三级警士长何剑波在高原上守护雪域天路就整整20年了。
坚定初心
“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为第一批上勤新藏线的交通兵,何剑波常想:“我这块‘砖’究竟哪里最需要?”
当何剑波第一次踏上年平均气温零下1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有内地40%的高原时,他曾一度怀疑过自己的选择。
山,爬了几天几夜;车,行在云上云下。何剑波和战友坐着运兵车,一路颠簸起伏,一路翻山越岭……9天的长途跋涉后,运兵车在驻地西藏阿里萨嘎县停了下来。何剑波这才发现,中队营房竟是一个废弃的羊圈,极其简陋。这里没有照明用电,也没有饮用水,就连做饭也需要从远处的县城运给养。
更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就在当天晚上,白天还生龙活虎的运兵车驾驶员班长黄帅突发高原脑水肿,经抢救无效牺牲了。弥留之际,黄帅留下遗言:“把我埋在这里,我要和战友一起守‘天路’……”
“这就是高原,一个需要用生命坚守的地方。”那夜,19岁的何剑波彻夜未眠。
何剑波走入狮泉河烈士陵园,听到当年进藏先遣连孤军千里、历尽千险踏上西藏大地的故事,又想起黄帅班长的遗言,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和战友的牺牲、先辈的苦难相比,自己面对的这些算什么?
从那以后,何剑波坚定不移地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雪域天路,一心苦练专业技能,立志要成为一名高原抢险救援尖兵,守护雪域天路。
何剑波所在的部队驻地在“生命禁区”阿里。他们在那里守护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公路——新藏公路。在阿里,山是竖着的,路是拧着的。一眼望去,除了山就是石。“天路”的称谓不仅仅因为海拔最高,也因为路况极其艰险。
第一次执行护路任务,何剑波乘坐的汽车在返回途中抛锚。天色渐暗,一群野狼号叫着围了上来。见状,带队的班长将何剑波等人护在身后,自己把大衣里的棉花掏出来,用火引燃后扔到车外。扔一点,头狼退几步;火灭了,狼群又围上来。就这样,他们与狼群在拉锯式的斗争中熬得精疲力竭,直到当地牧民前来解围……
如今,何剑波每逢新兵第一次执行护路任务时,都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有人问:“班长,你不怕死吗?”
“怕!”何剑波说,“但‘死’过一次就不怕了。”
镌刻忠诚
在新藏公路沿线,夏季泥石流、冬季冰雪灾害频发。何剑波所在中队负责守护的新藏线上勤段平均海拔4663米,常年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这就是何剑波和战友们的主战场。
何剑波和战友们像钢钉一样,钉在这条“天路”上。他们夏季刷边坡、掏涵洞、清边沟、填坑槽、补路面,冬季除冰雪、扩道路、拖车辆、救群众。何剑波,一天天在高原扎下根来。
谁不知“天路”险。守护“天路”,何剑波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施工时,何剑波驾驶的平地机突然陷滑。他紧急制动,拉响报警器。战友们紧急赶赴现场时,平地机已和地面形成30度倾角,5米高的边坡近在咫尺。经过艰难排险,平地机终于被成功拽起。当战友把何剑波从驾驶室里扶下来时,他的右手因为拉握制动杆过度而脱臼。
谁不念“天路”情。扎根“天路”20年,何剑波早已跟驻地群众心连心。汽车行驶“生命禁区”的天路,危险无处不在。有一年,何剑波和战友在路上突遇暴雪,汽车又突发故障抛锚。最后他们冻僵在驾驶室里。幸运的是,路过的牧民把他们背回家,用雪搓脚,放在火堆边烤暖,才使他们慢慢恢复了知觉。
长年驻守高原,偏头疼、心脏病时常折磨着何剑波。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想帮他在地方找份轻闲的工作。恰逢某路桥公司承揽高速公路施工,听闻何剑波的名号,主动联系他,不仅开出高薪,还承诺解决住房、安排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但何剑波依然选择继续留在他所热爱的阿里高原。
救民助民
“当兵到阿里,就意味着同高原、同死神抗争。”2006年冬,何剑波和战友胡传凯驾驶皮卡车在养护路段巡查,突降暴雪。短短一个小时,皮卡车便在这茫茫的雪野中动弹不得。
在联系不到中队的情况下,两人只好下车徒步。与其说是步行,倒不如说是在爬……不知过去了多久,他们的手脚几乎冻僵,眼里直冒金星。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不远处有一个人影,来不及多想,两人铆足劲在海拔5000多米的达坂上,踏着将近一米厚的大雪向那个人影靠近。
费了很大劲,终于靠近了人影。原来是位藏族老乡汽车抛锚被困在冰天雪地里,他浑身抖得厉害。何剑波见状,赶紧将自己的手套和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递给了他。他们一行3人艰难跋涉了20公里才安全返回营区。
受困的藏族老乡获救了,何剑波却因手部严重冻伤被送进医院。藏族老乡带着孩子来看望他,流着泪对孩子说:“他是阿爸的救命恩人,没有他,你就见不到阿爸了。”看着这对父子,何剑波忍痛用力动了动手指,笑着说:“看,还能动!”
类似的故事,在何剑波7000多个日夜的守护中并不鲜见。20年来,何剑波先后参加各种抢险救援行动60余次,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驻地群众更是亲切地称他和战友们为“雪域守护神”。
使命至上
“不管多危险的任务,他都会冲在前面。”战友们对何剑波印象深刻。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波及我国西藏部分地区。何剑波作为突击队成员,第一时间随队挺进灾区。
“救援道路已被掩埋,必须尽快打通。”开进途中,唯一一条道路的一个隧道口被垮塌的山体堵得严严实实。道路一侧是百米高的悬崖,另一侧山顶的巨石摇摇欲坠。现场有关专家断言:“这种救援谁也干不了,上去就会机毁人亡。”
“让我上!”关键时刻,何剑波主动请缨。他屏住呼吸,缓慢推动操纵杆,驾驶着挖掘机爬上塌方体。突然,余震发生,挖掘机被山上的飞石砸中迅速滑向悬崖。生死之际,何剑波迅速操纵挖斗抓地,在履带已经悬空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刹住了车。
来不及庆幸劫后余生,何剑波咬了咬牙继续前行。1米、2米、3米……他驾驶挖掘机左冲右突,顶着不断砸下的飞石,将堵塞的山体一块块剥离,打通了中断的道路,为灾区人民赢得了黄金救援时间。
深圳“12·20”特大滑坡抢险救援、新疆叶城“7·6”特大泥石流救援、西藏日土“7·17”特大冰崩救援……作为一名技术过硬的挖掘机操作手,除了养护保通新藏“天路”外,何剑波坚决服从命令,冲锋陷阵在抢险救援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疤痕勋章
“班长,你记不记得自己总共受过多少次伤?”前不久,新兵下到中队,一名新战士看着何剑波脸上的疤痕问道。何剑波抿了抿黑紫的嘴唇,笑着说:“新伤摞着旧伤,哪里还能数得清。这些伤疤都是咱高原军人的荣誉勋章。”
“守护神”守护了别人,却常常“守”不好自己,何剑波就是一个典型。
2002年5月,中队奉命负责某路段的路基施工,何剑波担任突击手。那天,何剑波正在操作挖掘机作业,一块大石头突然从山上滚落,砸向挖掘机风挡玻璃。顿时,碎玻璃如同利刃,扎向何剑波的脸颊。施工现场没有医生,也没有麻药,战友们用简易医疗器材从何剑波的脸上取出多块玻璃碴后,赶紧给他处理伤口。
被送去医院后,何剑波后怕不已。他一遍遍回想:“倘若石头再大一点,倘若碎玻璃划破了动脉,自己是不是也会像黄帅老班长一样,长眠于此?”然而,痊愈后,何剑波二话没说,又坐进了挖掘机驾驶室……
2015年初,萨嘎县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雪。何剑波每天辗转在抢险救援路上,经常顾不上吃饭,饿了啃口馒头,渴了抓把雪塞嘴里。终于,他和战友们开出了一条雪路,数千台车辆得以脱困,上万吨物资得以进入灾区,100多户牧民、近万头牲畜获救。
但何剑波在那一个月下来,嘴唇、脸颊、耳朵被冻裂出血、眼睛布满血丝,整个人瘦了10公斤,身上又多了几道疤痕。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疤痕,见证边疆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展的艰辛岁月,见证着何剑波对家国和边关深深的爱。
如今,何剑波还扎根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20年如一日守护天路。“这块砖”找到了最需要的地方。
近20年来,守护天路、心系驻地群众的何剑波先后被聘为萨嘎县中学、孔繁森小学校外辅导员,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2017年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