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岁红军的嘱托丨曾广昌:当我抚摸凝结着血与火的军装……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伟帅 夏一军 发布:2019-10-25 18:36:32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们老了,年轻人要把国家建设好,要担起责任”——曾广昌·104岁

【人物简介】曾广昌,1915年2月生,江西兴国县人。1932年8月入伍,从瑞金卫校毕业即参加革命,随红一军团二师四团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卫生所长,红28军3团卫生所卫生队长、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医生、延安留守兵团野战医院医生、乌丹军分区卫生处卫生处长。全国解放后,1950年起任第11纵144师、161师卫生部部长,1951年3月任军委公安后勤卫生部医政科科长,1957年任军委公安121疗养院院长,1962年4月任济南第6野战医院副院长,至1968年12月离休。现居江西吉安。

撰文/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摄影/特约记者 夏一军

出品/中国军网 腾讯新闻 中国人的一天

 

曾广昌:当我抚摸凝结着血与火的军装……

每次只要一穿上这身红军的衣裳,曾广昌就像是换了个人——眼里有光,嘴角上扬,用苍老的手摸摸鲜红的领章,再抻抻平整的袖口,像极了小孩子穿上了过年的新衣。也是在这个时候,105岁的曾广昌,会露出孩童一般纯真的笑容。

“这身衣裳一直穿到卢沟桥事变,我喜欢着哩!”面对我们的镜头,曾广昌表达着对这身红军军装的喜爱。他将这身衣服放在离自己病床不远的小柜子里,只要有客人来访,不用提要求,他也会把这身衣裳穿起来,再高高兴兴地敬个军礼。

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曾广昌忘记了许多事情,他终于也没有抵过时间对记忆的冲蚀。可是这身新做的军装,似乎收纳了他遥远的记忆,只要一穿上,那些战火硝烟的岁月便又滚滚而来。

17岁那年,曾广昌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参加了红军。因为年龄太小,他被分到了后方医院做看护生。不到一年,“这个机灵的小鬼”就因为表现优秀被选送到瑞金红军卫生学校学习,带教他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傅连暲。很快,长征开始了。刚刚毕业的曾广昌被分配到红一军团2师4团卫生队,担任卫生队长。

“为了顺利通过湘江,我团奉命占据了敌军进抵湘江的咽喉要地觉山。面对敌人飞机的轰炸、十几个团的总攻,我团将士英勇战斗一天,终于守住了阵地,但伤亡严重。看着伤员们血流满身,我心如刀绞,带着卫生员一一给他们包扎上药,整个晚上都没合眼。其中一名头部、胸腹部都被炸伤的伤员是我的兴国县老乡,我一边抢救一边喊着他的名字,可他还是牺牲了……”

这是2017年曾广昌在一次采访中描述的场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军医王晟,对这段湘江战役的故事非常熟悉。因为不仅是在那一次采访中,就是“平时老人家也会经常讲起”。只是如今,当时间一点点蚕食记忆,我们无法再听他亲口讲讲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挂在他嘴边的,只剩下一句:“太惨烈了……”

红军血染湘江的历史曾无数次出现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通过画面和想象,我们以现代人的思维去拼缀着那段历史。

可真实的情况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可怕。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对敌人表现出的勇气和大义凛然,必定是一种崇高的英雄主义。而作为卫生员的曾广昌,在不到20岁的年纪,就亲眼目睹了痛苦、尖叫、恐惧,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面对战友血淋淋的身体,不顾一切救治,甚至亲手将战友掩埋……他们的内心又该有着怎样的强大?

现如今,曾广昌的描述只寥寥数十个字,可那背后却包含着血与火的洗礼,包含着奋不顾身的勇气,也包含着对战友深沉的怀念。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

王晟时常会在曾广昌讲完故事之后,陷入沉思。他总是在想,如果他也上了战场,是否也能像年轻的曾广昌一样无所畏惧。他每次都会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军人,向往疆场。若有一天真的需要,我也一定可以。”

让王晟感到敬佩的不仅是曾广昌的勇气,还有他坚定的信念。

曾广昌曾告诉王晟,走出草地后,曾广昌因为右腿溃烂引发高烧,组织便安排他到一户百姓家中养病。高烧刚退,曾广昌就急着要走。那户百姓一再挽留,还提出让曾广昌做女婿。曾广昌谢过了百姓的好意,出发“去追赶大部队”。一路上,曾广昌给人放过羊、做过短工,甚至还讨过饭,吃尽了苦头的他,终于遇上了一队寻找失散红军的小分队,“留着热泪,回到了队伍”。

在那身“比以前的布料好了不知多少倍”的军装衣褶里,深藏着那时的苦与累,凝结着那时的伤与痛。抚摸军装,便是与年轻时的自己的又一次对话;整理衣袖,便是与逝去战友的又一次告别。

在曾广昌的病床边上,叠放着最近一周的《参考消息》。曾广昌说自己现在已经看不清了,可他还是会努力地将黑色加粗的标题仔细阅读。

树叶沙沙作响,王晟推着曾广昌出了医务室的小楼,来到教育展板前。这是曾广昌每天都要来看看的地方,他从不说什么,但每一次都从头看到尾。如果哪一天展板换了新的内容,他就叫王晟念给他听。

报纸上、展板上,都是曾广昌最关心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祖国息息相关。

多年前,曾广昌和无数战友一起,在血与火中缔造了新中国,后来,他们又一起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中。

有人永远倒在了前进的路上,成为一座座永远不朽的航标。而曾广昌正是带着那一座座航标上的闪亮灯火,一直奋斗到现在!

即使只能坐着轮椅出行,即使只能靠放大镜才能看清,即使说几句话就要缓一口气,可那股子藏在身体里的气魄,那流淌在血液里的精神,永远不会屈服于时光。相反,因为时光的打磨,它们会愈发耀眼。

1 2 3 4 5

责任编辑:宋丽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