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两位世界名人,立像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
■王志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建设艺术品创作,整体构思围绕“潜古 • 开今”、“古进 • 今出”的立意形式,作为艺术品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文化线索,即:军运会开幕式场馆广场主入口铸铜雕塑《孙武》像和军运会闭幕式场馆正厅铸铜雕塑《雷锋》像。
《孙武》像与《雷锋》像遥相呼应,彰显世界东方兵学鼻祖孙武与人民英雄雷锋崇高的思想境界跨越时空在此相逢,超越军事,朝向哲学、智慧与庄严使命;超越文化与种族,朝向为人民乃至全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古今一脉相承,守护家国天下,铸就人类和平。
为什么是“孙武”
铸铜雕塑《孙武》像。雕塑为现代世界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
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军事观、自然观、哲学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将东方兵学鼻祖孙武的形象立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广场,提纲挈领、契合主题、统率全篇,一方面是因为其所著堪为军事史圭臬之作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军事理论家、研究者广泛认同,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种语言的《孙子兵法》版本,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世界文化深入交流发展的背景下纵横四海,驰骋古今。另一方面,孙武军事思想注重虚实、变化、全胜、辩证的理念早已超越军事谋略层面,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智慧和不战、慎战的人文思想,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体现了现代世界军事思想发展的核心理念。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广场《孙武》像,以传神达意的方式塑造了这位中国兵圣的形象,孙武形象清矍,束发戴冠,迎风而立,疾风鼓荡起宽大的衣袍,一派儒雅清高的文人风骨。塑像中孙武右手持剑立身,左手背于身后手持简牍,彰显这位东方兵圣秉持“文武之道”,含蓄的隐剑与显见的简牍兵书,显隐相顾,一张一弛,似乎意在表明“亮剑未必有所指”,这一形态显现的丰富讯息比起直击敌人更有意味、更具价值。剑,自“虚”处着手,自崇尚和平的军事思想深处向外生长,表达了尚武而不黩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涵。雕塑定格在虚实相生的瞬间——中国风骨、东方气韵、文武之道,极为传神地捕捉了兵圣孙武军事思想的灵魂。
树立现代军人风范——雷锋
铸铜雕塑《雷锋》像。雕塑为现代世界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场馆正厅雕塑《雷锋》,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崇高风范。
《孙武》像,延续了“大写意雕塑”的风格,删繁就简,刀劈斧斫,不事精雕细作,高度概括凝练,将人物形象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磐石山岩,如中流砥柱,显出昂扬刚健而不失儒雅的精神气质,隐藏着不怒自威的磅礴气势。《雷锋》像,则展现了雷锋感恩社会、见贤思齐、对人民乃至全人类充满无私之爱与奉献精神的现代文明军人形象。雷锋面带微笑、阔步前行,充满朝气,使人如沐春风,寓意着从远古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蕴藏数千年“天下模式”的伟大国度,基因中始终铭刻着阳光般的和平!
雕塑作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汲取“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之真髓,以“写意”作为创作支点以承续中国传统宇宙观、空间观,突破古代雕塑、西方雕塑的程式化语言,以文心叠映文化逻辑的上下文,创生出艺术发展规律的语言新秩序。
《孙武》和《雷锋》,两个作品都传达了开放的文化姿态,饱含着着中国文化的温度,也饱含着今天中国对世界认识的情感,这是一种可以面向国际、平等对话的文化自信。作品更凝聚了雕塑家心所向往的“三不朽”境界,文化使命的担当、艺术理想的精华、哲学思考的膏腴,必将打破不可逾越的时空壁垒,生成新时代的人文景观;超越已知事物、文化语境,朝向未来世界的观者,朝向天地万物背后的不朽之钧。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