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
他摘下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中国最大机器人“王国”的掌舵者。
他是科学家,是企业家,更是追梦人。他坚信,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他笃定,以祖国的名义拼搏,星空中有更璀璨的未来。
他,就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
3月29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和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共同书写“爱国奋斗”字样。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我对“机器人”有无限向往
“‘机器人’这三个字令我无限向往。”
作为全国机器人专业的第一批研究生,曲道奎已经在机器人领域奋斗了30多年。
1983年,大学毕业后,曲道奎师从时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奠基人和先行者蒋新松,正式打开了进入机器人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他不仅学到前沿系统的专业知识,更传承了“敢为天下先”的拼搏韧劲和科学精神。“老师有一句名言‘活着干,死了算’,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也把这种奋斗精神言传身教给我们。”
1986年,25岁的曲道奎出任国家863科技计划一个课题组的项目组长。他废寝忘食,有一天在实验室加班到晚上10点多,一边想问题一边往外走,整个人撞在玻璃上,手上划了条大口子。“第二天正巧项目汇报,我就一只手吊着绷带,一只手做演示汇报。”
就是这个项目,让中国机器人从单一机械臂模式,进入了双手协调控制时代。
1992年,曲道奎前往德国萨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德国工业的先进实力让他认识到机器人的无限潜力价值,坚定“产业报国,科技报国”信念。
3月29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接受记者采访。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创业的艰难,让奋斗者更有成就感
“创业是艰难的。但恰恰是这些艰难,让奋斗者更有成就感。”
在国家“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指导鼓励下,2000年4月,曲道奎毅然带领团队“下海”创业。
有人说,曲道奎丢下“金饭碗”纯属“犯傻”,可他却不这样想。“机器人产业不走市场,就不能有大发展。”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我们戏称自己是‘三无’公司:无产品、无客户、无办公场所,‘借住’在自动化所里。”回忆往昔,老员工李庆杰说。
“最难的时候,就是最有希望的时候;最艰苦的时候,也恰恰是最能够前进的时候。”将研究所文化转为企业文化,将技术积累转化为实际产品,不断打开市场…… 2007年,新松公司在美国通用汽车全球采购中中标,改写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2009年10月30日,新松公司登陆创业板,机器人第一股诞生。
如今,新松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国际上品牌产品线最全的机器人上市企业。在5000余名员工中,研发创新团队占比达75%以上,产品成功出口全球35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司市值跻身国际同行业前三位,被业内誉为“中国智造”升级的重要支撑之一。
2018年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精彩亮相,24台新松公司制造的移动机器人耀眼登场,为世界带来了一段充满未来感的梦幻舞蹈……
3月29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和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互动。 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仰望星空,将梦想与现实相连
“千里归来,仍少年。”
2017年10月,新松公司新址、沈阳新松智慧园启用。这条标语,悬挂在大楼门前。
这也是曲道奎的心声。“我们处于人类社会大变革时代,技术突破、模式变革、新业态层出不穷。属于新松的最好成绩,永远不会是过去,而是现在,是未来。”
新松成绩斐然,但最令曲道奎自豪的,却是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工程师,在职工餐厅吃饭。“他们都是来新松交流学习的。过去我们出国交流学习,是端着盘子在人家食堂吃饭。我就期待,什么时候也会有外国人来中国学机器人?这一天,就意味中国真正成为了机器人大国。”
“可能你想不到,我经常读玄幻类网络小说。”在曲道奎看来,这些小说主人公身兼侠之大义,历经磨难方得始终,甚至为了人类逆天而行。“这和做企业很相似:在面临困难时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权威,将不可能化为可能,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
从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到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人;从埋首浩卷的科研者,到意气风发的企业家……这位怀揣产业报国信仰,践行大国重器理想的先行者,纵然岁月更迭、身份转变,心中坚守的信条却始终如一。
“我奋斗,就为了中国人在世界机器人领域挺直脊梁,让机器人成为中国制造的标志性符号。”曲道奎斩钉截铁地说,“一切都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