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单飞训练!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展翼向“战”飞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作者:吕相昊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04-23 23:32

傍晚时分,战鹰相继滑出停机坪。吕相昊 摄

“起飞!”4月19日晚6点50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多架初教六飞机在茫茫夜色中腾空而起,空军航空大学某团机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练兵备战景象映入记者眼帘,飞行学员夜航单飞训练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等待塔台下达起飞命令 吕相昊 摄

机务官兵在为学员单飞前做最后准备 吕相昊 摄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付明炜驾驶战鹰腾空而起,随着初教六飞机的升空,机舱内逐渐变暗,仅剩下仪表盘发出的微弱冷光。80米,90米,100米……仪表盘上,飞行高度数字不断变化,透过飞机舷窗向下望去,漆黑如墨。付明炜在前期的夜航飞行训练中已经完全克服因光线较少而产生的视觉错觉,当前,他可通过目视和仪表设备来判定飞机的飞行姿态和位置,准确把握航速和航线,及时修正飞机姿态,迎来他飞行生涯中第一次夜航单飞训练。

战鹰即将起飞 吕相昊 摄

学员成功离开跑道延长线,准备拉杆升空。吕相昊 摄

运用标志灯着陆进行实战化训练 吕相昊 摄

“以往夜航训练飞机着陆方式均为探照灯着陆,本次学员单飞,是新大纲发布后的首次夜航单飞训练。我们坚持走在新大纲施训最前沿,将标志灯着陆从新大纲普训前的体验课目改为学员夜航单飞必训课目。该着陆方式能见度底,风险系数高,飞行员无法精准判断飞机与跑道之间的高度,这对他们的飞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塔台指挥员对记者介绍说。

塔台指挥员根据航迹下达命令 吕相昊 摄

“飞行学员在夜暗情况下心理压力大,动作、反应都会比白天慢,方向感、速度感和高度感会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前期的夜航训练中,我们始终是教员带飞,我坐在后舱能够时刻掌握他的飞行情况。今天是他第一次单独飞夜航,某种程度上,我还是有点为他担心……”飞行指挥室内,付明炜的带飞教官双眼紧紧盯着屏幕中的飞行参数,为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能否平安落地捏着一把汗。

进场前,教员叮嘱夜航单飞注意事项。吕相昊 摄

自主判断下滑曲线、打开飞机起落架、降低飞行高度,5米、4米、3米……落地!付明炜凭借过硬的飞行技能,稳稳地将飞机降落在近乎无光线的机场跑道上。随后,战鹰再次起飞升空,继续奔赴目标空域。

训练结束后,学员相互交流飞行心得体会。吕相昊 摄

夜航返回学员回忆,类似这类的“险难”课目他们并不是第一次经历。昼间训练时带飞教员会经常随机设置各类“险情危局”,考验他们临机处置的能力。学员屈海涛对记者回忆,在一次目视空域带飞训练中,坐在后舱的教员突然空中收光油门,飞机姿态瞬间发生变化,模拟出空域发动机停车的险情。“飞机出现故障!”屈海涛驾机向某预定空域飞行途中,“告警”突如其来。选择迫降场、切入应急着陆航线剖面、调整飞行速度至150km/h、下降飞行高度至700米,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短短30秒后,飞机“险情”得以顺利排除。“高度表发现故障!”屈海涛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险情”再次降临,他按照地面教学时所学到的特情处置方法,逐项解决相关情况……

学员即将单飞进行大坡度盘旋训练 吕相昊 摄

仗怎样打,兵就怎样练!该团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积极摸索能够适应未来战争、适应未来战场的新型空军战斗员培养模式,突破以往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指挥员告诉记者:“只有紧扣实战,贴近实战化训练,从严从难设置训练课目,才能培育出随时能升空、随时能作战的新型空军战斗员。”

一个架次飞行结束后,机务官兵及时为飞机补充燃料。吕相昊 摄

置身塔台,记者看见飞行指挥员、飞行管制员、信号员、计时员、气象预报员各司其职,走近停机坪,各类保障车辆穿梭其间,机务官兵紧张有序地展开保障工作。虽已临近凌晨,机场气温比白天下降近20摄氏度,但依旧阻挡不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随着最后一架飞机的平稳降落,该团圆满完成本场次夜航单飞训练任务,参训学员先后完成了大坡度盘旋、低速飞行、最小速度飞行、区域定向等实战化课目训练,成绩全部合格。

飞行前,学员向教官请示登机。吕相昊 摄

(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