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致敬英雄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危难关头冲在最前的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那年,刚满19岁的河南少年张闯,选择了用行动向英雄致敬——报名参军。
10年光阴,张闯已成为海军某潜艇支队一名能独当一面的通信兵,“到部队后才知道,原来海军并不是都能见到大海的,潜艇兵也并不是想象中能看到海中的鲸鱼海豚。”

潜艇兵的生活,危险、紧张、枯燥,而张闯的压力更大——在水下执行任务时,通信兵是潜艇上唯一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收发讯息、传达作战命令,不能有丝毫差错。
张闯的工作空间不足4平方米,“刚开始不熟悉,各种操作就要经历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初练收报时,要反应一下才能写出来,现在能达到每分钟抄收100至120码。”

在部队,张闯经历了多种艇型的变化。在精研通信技能的基础上,张闯将目光投向了声抗战位,“我现在通过了本艇的考核,下一步要强化海上实践,完成新部署赋予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