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不都是春暖花开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项超级工程,工程难度和工程质量要求不言而喻,但对于路桥人来说,这项挑战却具有特别的“诱惑”。朱定也不例外,对于大桥,他充满着作为奋斗者的激情。
2010年,32岁的朱定加入港珠澳大桥项目。挑战很快来了,他被派到离珠海10多海里的桂山牛头岛,这里要建一座沉管预制工厂,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用工厂法来预制沉管隧道管节。
牛头岛是座荒岛,朱定算是第一批开荒者,一切要从零做起。刚上岛时,因为湿度过大,朱定患了比较严重的湿疹。而相比于身体上的不适应,朱定更要克服的是心中的孤独感。
“不像大家所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你可能刚刚到一个岛的时候会很兴奋,但三天一过你就开始发愁,第五天你绝对想离开。我待了足足三年多。”
3年的时间,朱定在岛上熬了下来,现代化的沉管预制厂建起来了,此后,33节沉管,一条一条、一根一根预制、浮运、安装,创造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先河。当朱定要离开牛头岛时,他非常舍不得。“有感情了,毕竟是曾经艰苦战斗过的地方”。
亏欠家人是建桥人心中最大的苦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除了每一位建设者的巨大付出,还离不开建设者家人的默默支持与牺牲。
朱定的家在广州,自从加入港珠澳大桥项目后,8年时间,他只能偶尔周末回趟家。对于妻子和女儿,他直言“非常亏欠”。
“我刚到项目时,女儿刚刚3岁,现在她已经小学五年级了。曾经我女儿认真地说,爸爸你能否像同学的爸爸一样送我上学呢?听完我眼睛湿润了,一个最普通的要求我都无法满足,这种苦是发自内心的,是建桥人心中最大的苦。”
朱定一家
今年夏天,朱定的女儿作为电视台“小记者”,在大桥通车前对朱定进行了一个“采访”。朱定说当时挺紧张的,但感受到了女儿以我为荣。“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也在慢慢理解我的工作,对我所从事的事业有了很强的自豪感,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大桥通车前,朱定接受女儿的采访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港珠澳大桥
作为路桥人,朱定深感幸运的是,赶上了中国最好的四十年。“因为改革开放,国家的建桥设计、施工水平、管理水平、设备工装水平提高了很大一个台阶,才能有实力去做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才能在世界桥梁史,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相信以中国工程师的智慧,我们还能够建设更高精科技的桥梁项目”。
港珠澳大桥设计寿命120年,预计需要三代工程师来维护管理。朱定说,“我们要让大桥更长久地屹立在伶仃洋上,用科技的手段,用人工智能养护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