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被“@”很心累,连队微信群不能这么管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徐鹏 赖文湧 潘磊 胡乃山 韩鹭责任编辑:张艺苧
2018-11-23 02:39

连队微信群应该营造怎样的氛围?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带来的两则新闻或许对一线带兵人有所启示——

指导员动辄@所有人,欠妥

■徐鹏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赖文湧

智能手机放开使用后,第73集团军某旅警勤连指导员陈英干第一时间在连队官兵中建立了微信群,自己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群主。

一次,陈英干在网上看到一篇不错的“带兵秘籍”,便随手转发到了微信群里,并@了群里所有人。几名骨干当即回复“收到,认真学习”。“现在先取取经,以后万一当了骨干也用得着!”几分钟后,上等兵王博文在群里接过话茬。随即,陈英干给予王博文一个大大的点赞表情。看到指导员与王博文的互动,群里其他战士也纷纷“排队”附和,群里氛围顿时好不热闹。

打那以后,从分享个人体悟到推送心灵鸡汤,从转发优质文章到开展随机教育……群主的“@所有人”功能被陈英干用得越来越顺手。而不管指导员在群里发了什么,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既然被指导员@了,大家也都习惯性地“排队”回复“收到”。

一个周末,战士李林正在玩手游,眼看就要取胜,手机屏幕上方突然弹出指导员发的消息。肯定又是指导员有新“指示”,李林指尖一滑点了进去,赶紧回复了个“收到”。“糟糕!”对方抓住这短暂空隙,瞬间扭转了战局。面对队友的责怪,李林无奈地说:“要不是指导员的‘神助攻’,我哪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啥神助攻啊……”谁料,这一对话恰巧被路过的陈英干听到。尴尬之余,李林只好一五一十道出实情,并说道:“指导员动不动就@所有人,尤其是休息时间,真的很心累。”

听李林这么说,陈英干甚是惊讶,随即找来多名官兵了解情况。不少官兵说,您@所有人,就像是点了所有人的名,我们不回复也不好;有的官兵则说,您有时分享的东西并不是大家必须要看的或者是立即要看的,其实没必要@所有人;甚至有官兵直言,“久而久之,虽然大家都有回复,但不少纯粹属于敷衍。”

随着交流不断深入,陈英干意识到,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习惯性动作给官兵造成了这么大困扰。长此以往,不仅打扰大家正常工作生活,还有损自身形象。

当晚点名,陈英干当着全连官兵的面进行检讨并承诺:微信群里不再随意@所有人。同时他让官兵自己推选新群主,让微信群回归初衷。

思路一变效果显,指尖上的真诚交流把官兵们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近日,陈英干积极采纳官兵在微信群里提的意见,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烧烤晚会”,战士们在微信群里直呼:这个周末过得很嗨!

连长总是@个别人,失当

■第73集团军某旅火力连下士 潘磊

“潘磊,快上线,刺激战场四缺一!”上周六晚上自由活动时间,我刚打开手机,就看到连长在连队微信群里单独@我打游戏“开黑”的消息。

“大高手又被连长召唤啦。”战友老王当即对我挤眉弄眼,我苦涩一笑,便拿起马扎匆匆赶往娱乐室。本来休息时间玩几局游戏,是一件开心的事儿。可自从我的手游技术受到连长“青睐”后,烦恼也随之而来。

“潘磊,和连长打游戏时记得给咱们班美言几句”“潘磊,跟连长提提咱们班卫生区过大的问题”……万万没想到,由于经常被连长在群里单独点名,我竟成了战友眼中能够“上达天听”的人物,各种调侃也接踵而至。

一天,战友王汉斌找到我,让我和连长“开黑”时递个话,希望能换个岗位锻炼一下。可这哪是我能办到的事儿?我当即表示帮不上忙。没承想,王汉斌根本不听我解释,只甩下一句“牛了啊?连长身边人真是不一样了。”

资料图

事情还没完,一次晚上休息,我主动邀请班里战友一起打游戏,却被大家一口回绝,理由竟是“请不起我这个连长的‘私人陪练’”。被怼得没脾气,我只好闷在角落自娱自乐。

冲动之下,我卸载了游戏并在朋友圈宣布“和游戏分手”。这条状态很快被连长看到,他找到我询问情况。“连长,别再在连队微信群@我打游戏了……”无奈之下,我只好道出苦恼。让我意外的是,连长不仅主动向我道歉,还承诺帮我重新融入集体。

没过多久,微信群里传来了连长的反思:休息时间,我随意@个别同志打游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对此我深表歉意。受到连长自我批评的鼓励,不少官兵也纷纷袒露心声:“总是@个别人,容易形成小圈子”“游戏还是大家一起玩的好”……

如今,连长在微信群里渐渐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不时冒泡为战友点赞,还经常分享表情包活跃气氛。到了休息娱乐时间,连长更是“走街串巷”求带,这不,他苦等半天终于排上了号。“连长,我们斗地主三缺一。”“我来也!”

(徐鹏、胡乃山整理)

“指尖上的交流”要有正确打开方式

■第73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韩鹭

连队微信群应该营造怎样的氛围?跟单位主官密切相关。细看两则新闻,不论是“@所有人”还是“@个别人”,都有官僚主义在网络空间异化的影子。

微信群里被“@”,就如同现实中被“点名”;指尖“收到”,好比嘴上答“到”。休息时间,官兵们还要“稍息立正做动作”,哪里还能得到放松?哪里能有好心情?

@他人不能任性,“和战士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年轻官兵的“网生代”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网络空间的独特行事方式和思考模式。要想真正撬动灵魂、贯注思想、走进内心,一线带兵人必须找到这种“指尖上的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掌握“网络语言”,遵循网络规律,提高融入能力,学会“网络化生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