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字如面到视频聊天 "拇指时代"的军营什么样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陶李 安阳 向勇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1-05 00:28

如果做项问卷调查——“现代人最为重要的物品”,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手机”。

改革开放40年来,从书信、电报到BB机、“大哥大”再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通信联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通信工具的迭代更新,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原有的生活、学习方式。

“机”不离身、“网”不断线是信息时代留给人们的深深烙印。而随着“网上长大的一代”参军入伍,他们会给部队带来哪些新情况,又会怎样影响着今天的军营?

近日,记者走进陆军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看一看“拇指时代”的军营是什么样。

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当军营走进“拇指时代”

■陶李 安阳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向 勇

新战士王迪与母亲视频通话。江 耀

从见字如面到视频聊天

打开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已成为该旅卫生连军医李伟晚饭后的“必修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主要的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收到一封家书,不管是刚入伍的新兵还是干部,总是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因为这几乎是那个年代军人与家人唯一的交流方式。

老家河北的李伟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家人给他介绍了对象,两人只见过一面,之后的联系全靠每月几封书信。

“白天忙于训练,只有晚上有点时间写信,每当收到对方来信,总是特别开心。”李伟说,因为距离遥远,每封信要在途中传递10天到半个月,一年下来也有几十封。

每次看完,李伟就把信压在枕头底下,每每惦念时就拿出来,这是那个时代的“见字如面”。

后来有了公共电话,写信就少了。李伟一到休息时间就跑到电话亭排队等候,每次打电话一直要到身后战友催了又催,才依依不舍地将电话挂掉,“大半个月的工资都献给了邮电局”。

1983年,第一部商用移动电话诞生,此后30多年里快速更新换代,到如今进入4G“拇指时代”,智能手机更是随处可见。军营也不例外。2015年7月,原四总部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明确允许军人使用智能手机。自那以后,李伟与家人的联络就变成了视频聊天。他不禁感叹,这些年变化实在太大,以往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飞鸽传情”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智能手机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久前,该旅对今年刚入伍的新兵进行思想调查,据统计,想家、想父母的比重较以往下降不少。新兵团副政委王强告诉记者:“以前智能手机没有放开时,一些新兵有啥心事就憋着,久而久之就会出问题。现在,新兵可以按规定使用智能手机,他们有什么烦心事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面对面和家人或者朋友说一说,这样更利于我们开展思想工作。”

大学生新兵赵南入伍前听说军营里不让用智能手机,便藏了个心眼,特意购置了两部手机,一部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一部还继续偷着用。入营不到3天,赵南的“躲猫猫”行为就被眼尖的班长发现,并被责令3天不准使用手机。事实上,军营是允许在休息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

3天后,赵南按规定取出手机,迫不及待地连线女友。面对女友的抱怨,赵南道出原委,了解情况后,女友表示理解,并与赵南约定以后在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进行连线。说起这事,20岁出头的赵南羞得脸通红,他说,从那以后,自己和女友聊天从“地下”转入“地上”,每次视频他都要把部队里的新鲜事和取得的成绩分享给她,他们还把这种线上聊天称之为“定时约会”。

赵南的班长薛方熊告诉记者,为了赢得女友、家人“点赞”,赵南训练、工作更加刻苦了。在新兵团里像赵南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该旅借助微信视频、朋友圈等平台,开展“晒一晒成长变化”活动,用视频晒变化促进新兵成长进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