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张继谈夏湘平印象: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张继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8-10-16 15:43

“学古变古,学法变法是任何书法家都应该做到的。”这是著名书法家夏湘平老先生在2015年举办“砚边八十年”个人书法展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夏老通过对之前八十载书法学习与研究历程回顾思辨后所得出的极其精准而高明的论断。

在那次展览会上我也有幸接受了相关媒体的采访,很激动地表达了我对夏老的敬仰之情。我说道:“夏老已85岁高龄了,其书法艺术确实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其作品不论是隶书或是其它书体格调都非常高,不仅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并且有很强的时代气息,更有其明确的风格特征。”又三年过去了,夏老依旧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拜观其今日之大作,更是运斤成风,炉火纯青。此刻我脑海中倏然闪出孙过庭的一句话:“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通会者,贯通融会也,这是所有艺术门类的至高境界,也是所有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表现在书法创作上,融会贯通必然变法, 而变法又必然建立在师法的前提下,没有师法何来变法。夏老自幼习书,至今研求八十余载,其书法艺术创作,尤其是隶书创作已步超然之境,被人们誉为“夏隶”,影响广泛。纵横探究夏老师法与变法之路,实质上就是一条继承与创新之路。

我曾在一篇题为《浅论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文章中有过这样的表述:“师法,首先是对古法的定向选择,其次是对古法的深刻认知,第三是对古法的广涉博取,第四是对古法的永久关注。”可以说这也正是对夏老书法艺术在师承先贤方面较为准确的概括。在当今书坛,面对古代丰富的书法遗存,有人选择独辟蹊径,走偏僻的羊肠小道而通往艺术殿堂;有人则反其道而行之,靠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在常人熟视无睹或无能为力创变的碑帖上发现新的闪光点,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发扬光大。毫无疑问,夏老属于后者。数十年来,夏老以无比虔诚的心智坚守着汉碑这块阵地,以极其敏锐的思维从数以万计习书人熟识的《石门颂》中解读出他人难以窥得的信息。《石门颂》用笔中诸如劲健苍古、雄浑厚重、笔法多变、方折露骨、圆转丰筋、奔放纵逸等特征,结字中诸如宽博大气、势态高古、倚正相生、篆隶并用、重心多变、奇趣天成等特点均躲不过夏老之法眼。传承明确的技法技巧,约定俗成的规范要求均为其所用。然而夏老并未就此满足,广涉博取、兼收并蓄更是其长期以来的师法理念。《张迁》《礼器》《曹全》《鲜于璜》等都在其涉猎之内,篆书、楷书、行书、草书亦均在其研习之列。尤为可贵的是,夏老对优秀传统、对古法经典至今也不曾懈怠,其书在“由法到意”和“由意到法”的循环往复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地。

在这篇《浅论当代篆刻创作》的后半部分,对“变法”我也有四句话的表述:“变法,首先是对古法的灵活运用,其次是对古法的时代顺随,第三是对古法的个性渗化,第四是对古法的人文融通。”我认为,夏老在书法艺术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有效师法固然重要,但变法才是重中之重。清代学者魏锡曾言:“推崇入古出新,讲求天真自然,反对墨守不化,摒弃矫揉造作”,清代大家周亮工亦曾言:“取古人法而能运己意者可也”均是对灵活运用古法的精辟论述。可以肯定地说,夏老对于古法的运用正是如此。在其笔下点画运动所蕴含的力与神,结字构成所营造的势与趣,整体布局所生成的气与韵无不彰显出夏老对于古法的深刻掌握与灵便发挥。其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调控,对气韵生动的精神呈现已成自然。还以夏老之隶书为例,其在主导法帖《石门颂》的基础上既能驾轻就熟地旁涉诸法、体外借鉴而不露痕迹,又能依周边之态势及前后之节奏随机应变,不乏神来之笔。同时,在夏老的笔墨之内、字行之间时时闪耀着时代审美的光华。石涛曾讲:“笔墨当随时代”,愚以为,当代隶书所蕴含的抒情性、趣味性、多样性、兼融性正是在如今大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时代特征。遍赏夏老隶书,其笔墨生动流畅亦不乏沉雄,在立足汉碑朴拙淳厚的基调上,融汇诸多元素,大胆表现书写与抒情意趣,不仅昭示出了时代审美,同时也体现出了夏老的个性风貌。其刚健豪迈的生命气息,委婉丰富的情感寄托以独有的艺术语言得以传达。若置夏老隶书于历代众多隶书之中,无须逐一检索,回眸可得。

事实上,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没有共性的存在,仅有个性难以步入法门;反之没有个性的存在,仅有共性不可能成就具有独特风格的真正的艺术精品。但个性并不完全等同于风格,个性往往具有与生俱来的特征,而风格则是经过人文整合后个人性情在艺术创作中的物化。挥发个性的过程也正是扬我风神、抒我胸怀、发我心志的过程,这其中甚至饱含着书家自身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刘熙载曾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夏老为人诚厚,谦逊低调,笃实善良,其在不断锤炼业已精熟的技艺同时,更重综合素养之积淀,更重人生气格之涵养。可以说,气格是诸艺会通的最高归宿,是内在修为的自然表现,更是精神品质的潜移默化。夏老能诗文,擅绘画,并在人格修炼和书法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堪称德艺双馨,这绝不是偶然的。正如《荀子》所言:“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今年时值夏老八十八高寿,并将隆重推出“米寿抒怀•夏湘平书法艺术展”。前些日,愚有幸应约为夏老恭治“既已有米,相期以茶”闲印,藉此一并表达对夏老之诚挚祝福及崇高敬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